粟芽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ù yá

2 《*辭典》:粟芽

2.1 出處

《綱目》

2.2 拼音名

Sù Yá

2.3 別名

櫱米(《別錄》),粟櫱(《本草衍義》)。

2.4 來源

爲粟的發芽穎果。將粟谷入水中浸透,撈出置筐內,上蓋稻草,每日灑水4~5次,保持溼潤,至芽長2~3毫米許,取出曬乾

2.5 形態

植物形態詳"粟米"條。

2.6 生境分佈

主產華北各地。

2.7 性狀

乾燥粟芽小球形,徑約1毫米。表面淡黃色,有外稃與內稃包圍,多數均已裂開,露出長約1~3毫米的初生根(芽),或無初生根。剝去殼即爲果實,表面淡黃色,光滑,基部有黃褐色的胚,長約1毫米,胚乳近白色。質堅,斷麪粉質,氣無,味微甜。以黃色、有芽、顆粒勻整者爲佳。

2.8 炮製

粟芽:取粟芽置鍋內以文火炒至黃色爲度。取出放涼。亦有炒至焦黃色者。

2.9 性味

①《別錄》:"味苦,無毒。"

②《品彙精要》:"味苦甘,性微溫,無毒。"

2.10 歸經

本草匯言》:"入脾、胃二經。"

2.11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治食積脹滿,不思飲食。

①《別錄》:"寒中下氣,除熱。"

②《日華子本草》:"除煩,消宿食開胃。"

③《綱目》:"消導米麪諸果實積。"

④《山西中藥志》:"健脾,消食。治食滯脹滿,食慾不佳。"

2.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2.13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粟芽的方劑

查看更多

古籍中的粟芽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