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华子
日华子为五代药学家。姓大,名明,《鄞县志》记载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对药物很有研究。在诸家本草和当代用药经验的基础上,以药物的寒温、性味、华实、虫兽为分类方法,自成一家,撰有《大明本草》二十卷(又称《日华子诸家本草》)。
-
日华子诸家本草
《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本草著作。二十卷。通称《日华子本草》,古文献中亦有简称《日华子》者。日华子撰。掌禹锡称此书“开宝中四明人撰,不著姓氏”。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
陈仓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陈仓米:拼音名:Ch nCānɡMǐ别名:老米来源:禾本科陈仓米OryzasativaL.,为入仓年久而色变的米。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
-
青鱼
概述青鱼是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青鱼属的唯一种,又名黑鲩。具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胃、化湿、祛风、利水之功效,还可防妊娠水肿。不可与荆芥、白术、苍术同食。功能主治主治目赤肿痛及喉痹,扁桃体炎,并除恶疮白秃。性味味甘;2.《食疗本草》:和韭白煮食之,治脚气脚弱,烦闷,益心力。4.《开宝本草》:主脚气湿痹。
-
橘核
橘核的功效与主治:橘核具有理气,止痛,散结的功效,治小肠疝气,睾丸肿痛,腰痛,乳痈初起。子叶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或方晶,并含脂肪油滴及针簇状橙皮甙结晶。性味:苦;(《本草衍义》)各家论述:1.《本草疏经》:橘核,出《日华子》,其味苦温而下气,所以能入肾与膀胱,除阴寒所生之病也,疝气方中多用之。
-
杉材
拼音名:ShānCái别名:杉材木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木的心材及树枝。雄球花圆锥状,簇生枝顶;2.《本草汇纂》:“久服及过服令人泄泻。”(《本草经疏》)2.倪朱谟:“(杉木)味辛温直达,开发升窜之性,若毒疮,若脚气,若胀满,若奔豚,四者皆属五气壅逆,不升不降之故。
-
鸲鹆
出处:出自《唐本草》《日华子本草》:鸲鹆目睛,和乳点眼甚明。尾羽黑色,除中央1对外均有白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留鸟。性味:味甘;性平归经:肺;大肠经功能主治:下气降逆;2.《食疗本草》:腊日采之,五味炙之,治老嗽;或捣为散,白蜜和丸并得。3.《本草拾遗》:主吃,取炙食之。
-
紫荆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荆皮:拼音名:ZǐJīnɡP 来源: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longepedunculataFin.etGagnep.;单叶互生;主妇女月经不调,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喉痹,痈肿,疥癣,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附方:仙传外科集验方》一胜膏)⑦治痔疮肿痛:紫荆皮五钱。
-
杨梅
Arbutus杨梅是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的果实,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杨梅。2.杨梅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溃疡病患者要慎食。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子房卵形,花柱极短。分株繁殖;肝经功能主治生津解烦;2.《日华子本草》:忌生葱。8.《本经逢原》:杨梅,能止渴除烦,烧灰则断痢,盐藏则止呕喙消酒。
-
蜻蜓
1.《出自《本草经集注》》:蜻蛉有五、六种,今用青色大眼者。拼音名:QīnɡTínɡ英文名:Dragonfly别名:负劳、蜻蛉、桑根、仓、胡蝶、狐梨、诸乘、胡蜊、马大头、纱羊、青娘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蜓科动物碧尾蜓和蜻科动物赤蜻蛉、夏赤卒、褐顶赤卒、黄衣等的全体。主肾虚阴痿;2.《日华子本草》:壮阳,暖水脏。
-
熊掌
吻部短而尖;蛋白质水解产生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谷氨酸(glutamicacid)、酪氨酸(tyrosine)、组氨酸(histidine)、脯氨酸(proline)、精氨酸(argin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羟基缬氨酸(hydroxyvaline)等。性味:味甘;治脾胃虚弱,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
-
蚕蛹
可出现眼球震颤、舌肌震颤、步态蹒跚等,有时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及抽搐,呈阵发性,发作时手足痉挛、呼吸困难、意识不清,持续15~胃经功能主治:杀虫疗疳;(《圣济总录》蚕蛹汁方)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治风及劳瘦。服药期间,l例冠心病合并不明原因显微镜下血尿患者发现有尿量增多现象,余未发现重要不良反应。
-
胡桐泪
归经:入胃经。①《唐本草》: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②《本草汇言》:胃家虚寒不食者勿用。(《圣惠方》)⑤治牙齿宣露有脓血出,及小儿虫蚀疳断:葶苈、胡桐泪各半两。《日华子》以之治风虫牙齿痛,李珣谓其能治骨槽风、齿匿,元素言瘰疬非此不能除,皆资其苦能杀虫,咸能入骨软坚,大寒能除极热之用耳。
-
芭蕉根
《*辞典》:芭蕉根: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āJiāoGēn别名:芭蕉头(《分类草药性》)。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亦游风疹,风热头痛,产后血胀,消渴饮水,天行热狂,血淋涩痛,疮口不合。(《圣惠方》)②治黄疸病:芭蕉根三钱,山慈姑二钱,胆草三钱。
-
芭蕉花
《*辞典》:芭蕉花: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āJiāoHuā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功能主治: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②《滇南本草》:暖胃,散痰,软坚。治寒痰停胃,呕吐恶心,吞酸吐酸。③《分类草药性》:治头眩昏,气痛,散血。附方:①治心痹痛:芭蕉花烧存性,研,盐汤点服二钱。煮猪心食。
-
芭蕉油
《*辞典》:芭蕉油: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āJiāoY u别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治热病烦渴,惊风,癫痫,高血压头痛,疔疮痈疽,汤火伤。②《本草图经》:治暗风痫病,涎作晕闷欲倒者,饮之得吐便瘥。⑤《四川中药志》:内服一小碗治红丝疔疮;
-
菝葜叶
《*辞典》:菝葜叶: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 QiāY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叶片。性味:《履巉岩本草》:温,无毒。功能主治:治风肿,疮疖,肿毒,臁疮,烫伤。②《本草图经》:酿酒,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③《四川中药志》:治臁疮。治疗5例,除1例因合并感染,经19天治愈出院外,其余4例均在3~
-
白豆
出处:《孙真入食忌》拼音名:B iD u别名:饭豆(《日用本草》),眉豆、白目豆、甘豆(《广州植物志》)。花间通常有垫状腺体;生境分布:我国各省都有栽培。性味:甘咸,平。归经:入脾、肾经。②《本草求真》:入肠、胃、肾。功能主治:调中益气,健脾益肾。②孟诜:补五脏,调中,助十二经脉。叶,利五脏,下气。
-
白鹅膏
《*辞典》:白鹅膏:出处:《别录》拼音名:B i Gāo别名:白鹅脂(《千金 食治》)。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鹅肉条。化学成份:鹅脂主含甘油三油酸酯、甘油三棕搁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性味:甘,凉。①《开宝本草》:微寒。②《日华子本草》:润皮肤。消痈肿,解礜石毒。④《本草从新》:祛风,润燥。
-
白茅花
《中医大辞典》·白茅花:白茅花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小穗黄褐色,介于细长丝状毛中,不易脱落,外颖矩圆状披针形,膜质;药理作用:家兔每日口服水煎剂0.5克/公斤,共服3天,服药的第5天起,凝血和出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①《唐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疮。"②《日华子本草》:"罯刀箭疮,止血并痛。
-
白茅针
《*辞典》:白茅针: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B iM oZhēn别名:茅苗(《本经》),茅笋、茅针(《本草拾遗》),茅锥(刘禹锡《传信方》),茅蜜(《医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实图考》),茅芽(《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⑤《本草图经》:按以敷金疮,塞鼻洪,止暴下血及溺血。
-
白梅
《*辞典》:白梅: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B iM i别名:盐梅(《尚书》),霜梅(《纲目》),白霜梅(《本草便读》)。⑤《本草蒙筌》:捣烂成膏,敷攻恶毒,治妇人乳痈,拔肉中箭簇;附方:①治喉痹乳蛾:㈠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猪牙皂角三十条。
-
蚌粉
《*辞典》:蚌粉: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 nɡFěn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参见蚬壳条。功能主治:化痰消积,清热燥湿:治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撩阴疮、湿疮、疿痒。
-
蚌泪
《*辞典》:蚌泪: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B nɡL i别名:活蚌水(《本经逢原》),蚌清水(《泉州本草》)。功能主治:清热,明目,解毒。治消渴,赤眼,烫伤。①《日华子本草》:以黄连末纳入(蚌中)取汁,点赤眼并(眼)暗。③《纲目拾遗》:清热安胎,消痰除湿,解酒积丹石药毒。外用:涂敷或点眼。
-
豹肉
《*辞典》:豹肉:出处:《别录》拼音名:B oR u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的肉。性味:甘酸,温。①《别录》:味酸,平,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微毒。④《医林纂要》:甘,温。功能主治:①《别录》:主安五脏,补绝伤,益气。②《千金 食治》:宜肾。③《食疗本草》:补益人,食之令人强筋骨,能耐寒暑。
-
薜荔
化学成份:本植物乙醇浸出液中分离得5种晶体:内消旋肌醇、芸香甙、β-谷甾醇、蒲公英赛醇乙酸酯和β--香树脂醇乙酸酯。治凤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痈肿疮疖。治丝虫病,跌打损伤,腰痛,热痢,水泻,热淋,肚胀气坠。(《湖南药物志》)⑦治先兆流产:薜荔鲜枝叶(不结果的幼枝)一两,荷叶蒂七个,薴麻根一钱。
-
扁豆叶
《*辞典》:扁豆叶:出处:《别录》拼音名:BiǎnD uY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叶。化学成份: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辛甜,性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治吐泻转筋,疮毒,跌打创伤。②孟诜:吐利后转筋,生捣叶一把,以少醋浸汁服。③《食疗本草》:治瘕,和醋煮。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
鳖头
《*辞典》:鳖头:出处:《唐本草》拼音名:BiēT u别名:鳖首(《中药志》)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头。功能主治:治久痢脱肛,产后子宫下垂,阴疮。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圣惠方》)③洽产后阴下脱:鳖头五枚。(《千金方》)⑤治男子阴头痈不能治者,及妇人阴疮脱肛:鳖甲头烧灰,以鸡子白和敷之。
-
赤小豆叶
《中医大辞典》·赤小豆叶: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calcaratusRoxb.或赤豆P.angularisWight的叶。功能主治:治小便频数,遗尿。①《别录》:主止小便数,去烦热。②《日华子本草》:明目。于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之,煮粥亦佳。(《食医心镜》)②治漏,小便利,复非淋:小豆藿一把,捣取汁,顿服三升。
-
樗白皮
《*辞典》:樗白皮:出处:《药性论》拼音名:ChūB iP 别名: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陕西中药志》)。治久痢,久泻,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蛔虫。(《陕西中草药》)各家论述:《本草通玄》:樗白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参见椿白皮条。
-
淡竹根
《*辞典》:淡竹根: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D nZh Gēn别名:恒生骨(《石药尔雅》)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根茎。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煮取汁,除烦热。②《日华子本草》:消痰,去风热,惊悸迷闷,小儿惊痫。③《纲目》:同竹叶煎汤,洗妇人子宫下脱。④《重庆草药》:下乳。外用:煎水洗。
-
稻谷芒
《*辞典》:稻谷芒: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D oGǔM nɡ别名:稻稳(《日华子本草》),谷颖(《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果实上的细芒刺。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黄病身作金色,稻谷芒炒令黄,细研作末,酒服之。
-
地浆
《*辞典》:地浆: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D Jiānɡ别名:土浆(陶弘景),地浆水(《会约医镜》)。性味:甘,寒。④《本草备要》: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痛及虫蜞入腹。或代水煎药。(《圣惠方》)②治干霍乱病,不吐不利,胀痛欲死:地浆三、五盏,服。(《梅师集验方》)⑤治中野芋毒:土浆饮之。
-
钓樟根皮
原形态:大叶钓樟,又名:豫(《山海经》),钓樟(《别录》),乌樟(陶弘景),枕木(《史记正义》),丁丁黄、小叶甘檀、野樟树、光狗棍。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溪边、路旁的灌木丛中。化学成份:根含无根藤碱、新木姜子碱。③《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脚气,水肿,煎服,皮煎汤洗疮痍,风瘙,疥痹。
-
枫香树皮
《*辞典》:枫香树皮:出处:《唐本草》拼音名:FēnɡXiānɡSh P 别名:枫皮(《本草拾遗》),枫香木皮(《纲目》)。②《本草拾遗》:性涩。功能主治:治泄泻,痢疾,大风癞疮。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刺风、冷风,煎汤浴之。(《本草汇言》)②治大风癞疮:枫香木皮,烧存性,和轻粉各等分,为细末,麻油调搽。
-
凫肉
《*辞典》:凫肉:出处:《纲目》拼音名:F R u来源: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性味:甘,凉。①孟诜:主补中益气,消食,消虫,平胃气,调中。②《日华子本草》:补虚助力,和胃气,消食,治热毒风及恶疮疖,杀腹藏一切虫,大补益病人。④《医林纂要》:补心养阴,行水去热。清补心肺。⑤《本草求原》:益肺胃阴气。
-
浮石
石英则呈白至灰白色粒状嵌生在玻璃质中。主痰热壅肺;(《纲目》)3.贾所学:“海石,味咸能降火,又能软坚,故力降热痰、软结痰、消顽痰;(《药品化义》)临床应用:1.海蛤散:海浮石100g,蛤壳200g。(《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2.消瘿顺气散:海浮石(煅)45g,海藻45g,海带45g,昆布45g,蛤粉45g,浙贝母60g,地黄60g。
-
柑皮
《*辞典》:柑皮: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GānP 别名: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本草求原》)。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此外,福建等地亦产。性味:①《七卷食经》:小冷。①崔禹锡《食经》:主上气烦满。注意:①《食疗本草》:多食令人肺燥、冷中、发痃癖。②《日华子本草》:多食发阴汗。
-
狐头
《*辞典》:狐头: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H T u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头。功能主治:治瘰疬、头晕。用法用量:内服:浸酒。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附方:①治瘰疬:狐头、狸头灰敷上。(《千金方》)②治头晕病:狐头骨捣碎泡酒服。(《四川中药志》)摘录:《*辞典》
-
壶卢
《*辞典》:壶卢: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H L 别名:匏(《诗经》),匏瓜(《论语》),壶(《鹖冠子》),瓠瓜(《说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鹖冠子》陆佃注),瓠匏(《滇南本草》),藈姑(《群芳谱》),葫芦瓜(《本草求原》),葫芦(《饮片新参》)。
-
瓠子
《*辞典》:瓠子:出处:《唐本草》拼音名:H Zǐ别名:甘瓠(《诗经》),甜瓠(《千金 食治》),净街棰(《清异录》),龙蜜瓜、天瓜(《滇南本草)),长瓠(《纲目》),扁蒲(《群芳谱》)。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圆形至肾状卵圆形,长10~或烧存性研末。注意:《千金 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
花椒叶
《*辞典》:花椒叶:出处:《纲目》拼音名:HuāJiāoY 别名:椒叶(《日华子本草》)。来源:芸香科植物花椒的叶片。性味:辛,热。功能主治:治寒积,霍乱转筋,脚气,漆疮,疥疮。②《纲目》:杀虫,洗脚气及漆疮。③《本草求原》:敷寒湿脚肿,风弦烂眼。(《医林纂要》)②治蛇毒:合口椒并叶捣敷之。
-
黄花蒿
出处:《纲目》拼音名:Hu nɡHuāHāo别名:臭蒿、草蒿(《日华子本草》),香丝草、酒饼草(《广州植物志》),马尿蒿、苦蒿(《贵州民间方药集》),黄香蒿、黄蒿、野筒蒿(《江苏植药志》),鸡虱草(《江西草药》),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茎叶互生;潮热,小儿惊风,热泻,恶疮疥癣。
-
黄花蒿子
出处:《纲目》拼音名:Hu nɡHuāHāoZǐ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果实。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②《纲目》:辛,凉,无毒。功能主治:《日华子本草》:治劳,下气,开胃,止盗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摘录:《*辞典》
-
李根
《*辞典》:李根: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Lǐ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9~③《滇南本草》:治膏淋脓闭,马口疼痛,秧草为使,用根点水酒服,但服后脓止,管中痒,方好。用于热淋,血痢,牙痛。(《千金方》李根汤)②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烧李根为灰,以田中流水和敷之。
-
李树叶
《*辞典》:李树叶: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LǐSh 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叶。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①《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痁疾,惊痫,作浴汤。②《滇南本草》:治金疮水肿。③《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镇咳。(《千金方》李叶汤)②治恶刺:李叶、枣叶捣绞取汁,点之。
-
莲花
《*辞典》:莲花: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Li nHuā别名:菡萏(《诗经》),荷花(《毛诗传》),水花(崔豹《古今注》)。化学成份:花含槲皮素、木犀草素、异槲皮甙、木犀草素葡萄糖甙、山柰酚、山柰酚-3-半乳糖葡萄糖甙、山柰酚-3-二葡萄糖甙等多种黄酮类。②《日用本草》:涩精气。⑥《山东中药》:活血祛瘀。
-
柳叶
《*辞典》:柳叶:出处:《本经》拼音名:LiǔY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叶。治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乳腺炎,甲状腺肿,丹毒,烫伤,牙痛。②陶弘景:疗漆疮。③《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病,疔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毒入腹热闷;⑧治疗高血压病鲜柳叶0.5斤,加水煎成100毫升,2次分服。
-
鹿髓
功能主治:补阳益阴,生精润燥。治虚劳羸弱,肺痿咳嗽,阳痿,血枯。①《别录》:主丈夫女子伤中,脉绝,筋急,咳逆,以酒服之。蜜煮,壮阳,令有子。附方:治虚劳伤中,脉绝筋急,肺萎咳嗽:鹿髓半升,蜜二两,酥二两,生地黄汁四合,杏仁三两(酒一中盏,浸研取汁),桃仁三两(酒半盏,研取汁)。
-
蜜蜂子
《*辞典》:蜜蜂子: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M FēnɡZǐ别名:蜂子(《本经》)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的幼虫。性味:甘,平。③《日华子本草》:凉,有毒。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治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妇女带下。②《蜀本草》:畏白前。(《圣济总录》)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