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因塞用

中醫治則 反治法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è yīn sè yòng

2 英文參考

treating obstructive syndrome with tonifying metho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塞因塞用治則反治法之一[1]。前“塞”爲塞法,指補養固澀;後“塞”爲塞證,指本虛標實之滿脹不通的病證。塞因塞用指針正氣虛損所致閉塞不通病證應採用補益、固澀方藥進行治療的原則[2]。閉塞不通之證,一般應採用通利的治法。但對某些現象是塞,而本質是虛的病證,則不但不能通,反而要用補法,故稱反治法[2]。例如中氣不足脾陽不運所致的脘滿腹脹命門火衰所致的尿閉症,氣虛血枯、衝任虧損所致的月經不通等,應分別採用補脾、固腎、養血等方法治療[2]。《素問·至真要大論》:“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76.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