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針法

針刺方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ng zhēn fǎ

2 註解

平針法針刺手法[1]。指進針後達到得氣後不分補瀉的方法[1][2]。《醫經小學》卷五針法歌:“先說平針法……掐穴故教深;持針安穴上,令他嗽一聲,隨嗽歸天(淺)部,停針至人(中);再停歸地(深)部,待氣候針沉,氣若不來至,指甲切其經;次提針向病(病痛部),針退天地人(即深淺中三部)。”本法適應於不虛不實和虛實難分的疾病[2][2]。近人亦有稱之爲平補平瀉法[2]。近人亦有稱爲平補平瀉法調和法[2]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8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