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麋角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éng zǔ mí jiǎo wán

2 張氏醫通》卷十四

2.1 方名

彭祖麋角丸

2.2 組成

麋角1對(炙黃),檳榔(上2味另搗,取淨末)2兩,通草2兩,秦艽2兩,人蔘2兩,菟絲子(酒浸,別搗)2兩,肉蓯蓉(酒浸,去腐)2兩,甘草2兩(預散)。

2.3 功效

培理身心。

2.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日加1丸,至50丸爲度,旦、暮各1服。服經1月,腹內諸疾自相驅逐,有微利勿怪。

2.5 製備方法

上以麋角檳榔2味,共煎一食時傾,藥似稠粥即止火,稍待熱氣歇,即投後六味散,攪令相得,仍待少時,漸稠粘堪作丸,如梧桐子大。

2.6 用藥禁忌

百日內忌房室。

2.7 各家論述

麋角督脈補陰中之陽;檳榔行腹內而破陰中之滯,兼通草秦艽血脈而運周身之氣,菟絲、蓯蓉填補腎臟人蔘以助諸味之力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