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姜子根

祛風散寒 中藥材 溫中理氣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ù jiāng zǐ gēn

2 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根·《中醫大辭典》·木姜子根

木姜子根中藥名,出自《重慶草藥》,爲《貴州草藥》記載的木椒根之別名[1]

2.1 別名

木姜子根[2]

2.2 來源

樟科植物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的根[2]

2.3 性味

辛,溫[2]

2.4 功能主治

溫中理氣祛風散寒。治胃脘冷痛風溼痹痛,痛經[2]

2.5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服,0.9~1.5g[2]

3 樟科植物山雞椒的根·《中醫大辭典》·木姜子根

木姜子根中藥名,出自《四川中藥志》,爲《南寧市藥物志》記載的豆豉姜之別名[2]

3.1 別名

茄根木姜子根[2]

3.2 來源及產地

樟科植物山雞椒Litseacubeba (Lour.) Pers.的根。分佈長江以南各地。[2]

3.3 性味歸經

辛、微苦,溫。入脾、胃、肝經[2]

3.4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除溼,溫中行氣止痛。治風寒感冒頭痛風溼痹痛,心胃冷痛腹痛吐瀉,跌打損傷[2]

3.5 用法用量

煎服:6~9g(鮮品15~30g)[2]

3.6 化學成分

根含揮發油,內有異胡薄荷醇、胡蘿蔔甾醇苷。根皮含揮發油,內有檸檬醛、香茅醛、芳樟醇等。[2]

3.7 藥理作用

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劑在體外還能殺滅絲蟲幼蟲[2]

4 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等的根·《中華本草》·木姜子根

4.1 拼音名

Mù Jiānɡ Zǐ Gēn

4.2 別名

木椒子根

4.3 來源

藥材基源:爲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itsea euosma W.W.Smith2.Litsea mollis Hemsl.[Litsea mollifolia Chun]3.Litsea pungens Hemsl.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挖,洗淨,曬乾

4.4 形態

1.清香木姜子 落葉小喬木,高10m。幼枝有短柔毛;頂芽圓錐形,外被黃褐色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5cm;葉片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7-14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略圓,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麪粉綠色,被疏柔毛,中脈稍密。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常4個簇生於短枝上,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被裂片6,黃綠色或黃白色,橢圓形,長約2mm;能育雄蕊9,花絲有灰黃色柔毛,花葯4室,皆內向瓣裂。果球形,直徑5-7mm,先端具小尖頭,成熟時黑色;果柄長4mm,果託不增大,有稀疏短柔毛。花期2-3月,果期9月。

2.毛葉木姜子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4m。幼枝灰褐色,密被短柔毛,老時脫落;頂芽圓錐形,鱗片外面有柔毛。葉互生或聚生於枝頂;葉柄被白色柔毛;葉片長圓形橢圓形,長4-12cm,寬2-4.8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無毛,僅中脈疏被柔毛,下面綠白色,密被白色柔毛。傘形花序腋生,常2-3個簇生於短枝上;花單性雌雄異株,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被裂片6,黃色,寬倒卵形;能育雄蕊9,花絲有柔毛;退化雌蕊無。果球形,直徑約5mm,果託很小,成熟時藍黑色,果梗長5-8mm,有稀疏短柔毛。花期3-4月,果期9-10月。

3.木姜子,落葉小喬木,高3-7m。花枝細長。葉簇聚於枝端,紙質,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10cm,初有絹絲狀短柔毛,後漸變爲平滑;葉柄有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由8-12朵花組成,具短梗;花先於葉開放;總苞片表面有毛,早落;花黃色,花梗細小,長1-1.5cm,有絹絲狀粗毛;花被6,倒卵形;花葯4室,瓣裂,全內向,花絲僅於基部有細毛;雌花較大,有粗毛。核果球形,藍黑色,直徑約7-10mm;果梗上部稍肥大。花期3-4月。果期8-9月。

4.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山地闊葉林中溼潤處。

2.生於山坡灌叢中或常綠闊葉林緣或次生闊葉林中。

3.生於溪旁和山地陽坡雜木林中或林緣。

資源分佈:1.分佈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2.分佈於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部等地。

3.分佈于山西、陝西、甘肅、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4.6 性味

辛;溫

4.7 歸經

胃;肝經

4.8 功能主治

溫中理氣;散寒止痛。主胃脘冷痛風溼關節痠痛瘧疾痛經

4.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泡酒,3-10g;研末,每次0.2-0.5g。

4.10 注意

熱證禁用。

4.11 摘錄

《中華本草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1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13.

用到中藥木姜子根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