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痧

中醫病證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èn shā

2 註解

悶痧   病證名。痧證病發暈悶倒地者。《痧脹玉衡·悶痧》:“痧毒中心,發暈悶倒地,一似中暑中風,人不知覺,即時而斃。此痧之急者。”治法,如略有甦醒,扶起放痧;不愈,則審脈服藥施治。如發暈不醒,扶之不能起,審脈辨證,先用藥數劑灌醒,然後扶起放痧,漸爲調治。刮痧紫宮膻中中脘中庭,並刺間使大陵穴。方用金花散薄荷湯藿香湯等。參見痧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