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瘡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ǎo qì chuāng

2 註解

腳氣瘡   病名。指發生於足趾間及足底部之癬疾。出《醫宗金鑑》卷七十一。亦名臭田螺。多因脾胃二經溼熱下注,或由傳染而得。該病有幹、溼之分,溼者:症見初起腳趾間出現小水瘡,搔癢明顯,先癢後痛,破流臭水,可因反覆發作致使趾間糜爛;甚者腫爛疼痛難忍,流膿淌水,日久不愈,引起足踝部及小腿浮腫。幹者:可見腳趾間幹癢,皮膚粗糙脫屑及皸裂。治療如有糜爛流水者服萆薢滲溼湯染毒腫痛流膿者可服黃連解毒湯外治:若糜爛流水者用六一散枯礬外摻。乾燥皸裂者用雄黃膏外搽;化膿時摻九一丹。相當於腳癬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