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葉病毒

病毒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dòu huā yè bìng dú

2 英文參考

Soybean mosaic virus

SMV

3 中文名稱

大豆花葉病毒

4 英文名稱

Soybean mosaic virus;SMV

5 分類類型

7 GeneBank編號

[AB100442]

8 大豆花葉病毒與菜用大豆花葉病

菜用大豆花葉病由大豆花葉病毒感染引發,是菜用大豆的主要病害。該病分佈廣泛,發生普遍,通常發病率5%~10%,嚴重時可達20%,嚴重影響菜用大豆的產量和品質。

8.1 病毒特徵

大豆花葉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馬鈴薯Y病毒科馬鈴薯Y病毒屬的成員,病毒粒子線條形,大小650~700nm×15~18nm,汁液稀釋限點1000倍,鈍化溫度55~60℃,體外存活期3-4天,血清實驗和交叉保護實驗表明,該病毒與普通豆類花葉病毒及豆類黃化花葉病毒很相近。

8.2 症狀

常因品種、溫度和染病早晚出現症狀差異。苗期染病,低溫時表現明脈,溫度較高時出現皺縮、捲曲,以後萎黃壞死。成株染病,葉上出現濃淡相間的花葉症狀,或表現皺縮下卷、畸形。幼嫩葉片受害嚴重,症狀明顯,有時可產生褐色壞死斑。病株豆莢縮短,茸毛較少,扁平,扭曲。重病株不結實,或結實後種子表面出現褐色斑紋。早染病植株,節間和葉柄縮短,植株明顯矮化

8.3 發病規律

大豆花葉病毒主要在種子越冬種子帶毒率高低與植株發病早晚和品種抗病性有關,通常開花前發病和感病品種所產的種子帶毒率較高。在田間主要通過大豆蚜、桃蚜、蠶豆蚜、苜蓿蚜和瓜蚜傳播生長期也可通過汁液接觸傳播氣候條件對病害流行和症狀表現影響很大。天氣乾旱,蚜蟲數量多,活動頻繁,病害發生嚴重甚至流行。氣溫18℃左右,植株皺縮最嚴重,30℃以上高溫則症狀隱蔽.

8.4 防治

(1)選用抗、耐病品種,如新六青、鄂豆5號,州豆30、矮腳早、吉林3號、鐵豐18號等。

(2)實行無病留種,及時拔除田間病株,精選無褐斑豆粒作種。

(3)加強管理,適期施肥、澆水,尤其注意及時防蚜,減輕發病。

(4)必要時在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噴灑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NS-83增抗劑100倍液,或抗病毒劑1號水劑200-300倍液。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