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心理學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yī xīn lǐ xué

2 英文參考

Psychology of TCM

3 註解

中醫心理學是以中醫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心理學分支學科。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學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學對人的心理現象的研究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向來作爲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心理活動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診斷、治療、預防過程中的表現、作用及其規律的研究,領域廣泛,內容深刻,形成較系統的知識體系。在中醫學現代研究中,正分化形成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中醫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包括基礎理論、臨牀應用兩方面。理論研究主要涉及普通心理和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內容,提出了形神相即論、心主神明論、五臟情志論、陰陽睡夢論、人格體質論等理論;臨牀研究主要涉及病理心理方面的內容,包括心理病因心理病機心理證候心理診斷心理治療心理養生等。中醫心理學的內容滲透在整個中醫學說中,在臨牀上有效地發揮着其實踐作用,成爲中醫學的一大特色,也是中醫心理學的一大特色。當西方醫學模式生物醫學轉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時,中醫心理學顯示出巨大的優勢。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