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蜞風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 qí fēng

2 註解

牙蜞風爲病名[1]。見《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咽喉經驗祕傳》:“牙癰一名牙蜞風。初起有小塊,生於根肉上,或上或下,或內或外,其狀高硬。”即牙癰[1]牙癰又名附牙癰牙蜞風[2]。多由陽明胃經火毒鬱而不宣,上攻牙齦所致[2]。症見牙齦深處腫起,脹硬,焮紅疼痛,甚則腫連腮頰,或發寒熱口臭便祕[2]。《瘡瘍經驗全書》卷一:“牙邊生癰者如豆大,此脾胃二經火也。宜用小刀點破,搽以冰片散。”《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牙癰胃熱牙牀寒熱堅硬痛難當,破流膿水未收口,誤犯寒涼多骨妨。”治宜清胃、瀉火、解毒、消腫[2]。可選用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等加減化裁[2]。本病相當於今之牙周膿腫之類疾患[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6.

治療牙蜞風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