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瓣膜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bàn mó bìng

2 註解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是指心瓣膜受到各種致病因損傷後或先天發育異常所造成的器質性病變,表現爲瓣膜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最後常導致心功能不全,引起全身血液循環障礙。心瓣膜病大多爲風溼性心內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結局。主動脈粥樣硬化梅毒性主動脈炎亦可累及主動脈瓣,引起主動脈瓣膜病,少數是由於瓣膜鈣化或先天發育異常所致。瓣膜關閉不全和瓣膜口狹窄可單獨發生,但通常兩者合併存在。病變可累及一個瓣膜,或兩個以上瓣膜同時或先後受累(聯合瓣膜病)。

瓣膜關閉不全(valvular insufficiency)是指心瓣膜關閉時不能完全閉合,使一部分血流返流。瓣膜關閉不全是由於瓣膜增厚、變硬、捲曲、縮短,或由於瓣膜破裂和穿孔,亦可因腱索增粗、縮短和與瓣膜粘連而引起。

瓣膜口狹窄(valvular stenosis)是指瓣膜口在開放時不能充分張開,造成血流通過障礙。主要由於瓣膜炎症修復過程中相鄰瓣膜之間(近瓣聯合處)互相粘連、瓣膜纖維性增厚、彈性減弱或喪失、瓣膜環硬化和縮窄等引起。

心瓣膜病早期,由於心肌代償肥大,收縮力增強,可克服瓣膜病帶來的血流異常。一般不出現明顯血液循環障礙的症狀,此期稱爲代償期。後來,瓣膜病逐漸加重,最後出現心功能不全發生全身血液循環障礙,稱爲失代償期,此時心臟發生肌原性擴張,心腔擴大,肉柱扁平,心尖變鈍,心肌收縮力降低。

治療心瓣膜病的穴位

查看更多

心瓣膜病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