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脈從證

中醫辨證方法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ě mài có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precedence of symptoms over pulse manifestation

3 註解

舍脈從症是指當脈象症狀所反映的病機有矛盾時,通過綜合分析確認脈象不能反映真實的病機,便捨棄脈象,遵從症狀進行證候診斷的方法[1]

辨證過程中,脈證表現不一致,經全面分析,認爲症狀反映了疾病本質,而脈象只能說明病情複雜,即以症狀作爲治療的依據。《醫宗必讀·脈法心參》:“脈浮爲表,治宜汗之,此其常也,而亦有宜下者焉;仲景雲,若脈浮大,心下硬,有熱,屬髒者攻之,不令發汗是也。……脈遲爲寒,常用乾薑附子溫之矣;若陽明脈遲,不惡寒,身體濈濈汗出,則用大承氣湯,此又非遲爲陰寒之脈矣。四者皆從證不從脈也。”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