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脈

十二經脈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míng mài

2 英文參考

yangming meridia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陽明脈爲早期經脈[1][2]。出馬王堆漢墓帛書[2]。即足陽明[2]。所載內容與《黃帝內經靈樞·經脈》之足陽明經類似[2]

馬王堆漢墓帛書》:“陽明脈:繫於肝骨外廉,循骭而上,穿臏,出魚股□□□□,穿[乳],穿頰,[出目外]廉,環[顏]□。是動則病:灑灑病寒,喜龍(伸),婁(數),吹(欠),顏[黑,病種(腫),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𢞫(惕)然驚,心腸(惕)、欲獨閉戶牖而處,[病甚]則[欲登高而歌],棄衣而走,此爲骭蹶(厥)。是陽明脈主治其所產病:顏痛,鼻肌(鼽),領(頷)頸痛,乳痛,心與胠痛,腹外種(腫),陽(腸)痛,膝跳,付(跗)□□,爲十病。”

足陽明足陽明胃經的簡稱[3]。爲十二經脈之一[4]。與足太陰脾經表裏[4]五行屬土[4]

4 循行路線

本經從鼻旁迎香開始,上至鼻根中,向旁邊交會足太陽膀胱經,向下沿鼻外側,進入上齒槽中,出來夾口旁的地倉,環繞口脣,向下交會於任脈承漿穴,退回來沿下頜出面動脈部的大迎,過下頜角前下方的頰車,向上經耳前、鬢髮前緣,到頭角部的頭維,再到前額中部,它的下行支脈,從大迎穴前直下頸動脈搏動處的人迎,沿着喉嚨,進入鎖骨上窩,向下貫穿膈肌,入屬胃腑,聯絡脾臟;它外行的主幹,從鎖骨上窩向下經乳中,挾臍兩旁天樞下行,進入到腹股溝動脈部的氣衝;它在腹內的一條支脈,從胃下口開始,經腹腔到腹股溝與外行的主幹合而下行,經髖關節前的髀關,到股四頭肌隆起處的伏兔,下向膝髕中,沿脛骨外側,到足背部的衝陽再經中趾內側趾縫,出其末端厲兌;另有一條支脈,從膝下3寸處分出,向下進入中趾外側趾縫,並出其末端;它的又一條支脈,從足背部分出,走到大趾的內側端,交於足太陰脾經[4]

足陽明胃經[4]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3.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88.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3.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