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發頤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g hán fā yí

2 英文參考

mump with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傷寒發頤爲病名[1]傷寒證之併發發頤病證者。《外科正宗》卷四:“傷寒發頤亦名汗毒。此因原受風寒,用藥發散未盡,日久傳化爲熱不散,以致項之前後,結腫疼痛。初起身熱口渴者,用柴胡葛根湯清熱解毒;患上紅色熱甚者,如意金黃散敷之。初起身涼不渴者,牛蒡甘桔湯散之;患上微熱不紅疼痛者,沖和膏和之;腫深不退欲作膿者,托里消毒散。”膿已成者則應切開引流。相當傷寒併發腮腺炎。應慎用切開引流術。

參見發頤

發頤爲病名[2]

1.發頤又名腮頷發頤發汗毒[2]。出《證治準繩·瘍醫》卷三。由患傷寒溫病發汗未盡或疹形未透,以致餘毒壅積而成[2]。初起身發寒熱,頤頷之間(腮腺部位)一側腫如結核微熱微痛,漸腫延及患側耳前後疼痛日增[2]。若潰後膿出臭穢,毒氣內陷,腫延咽喉,痰湧氣堵,湯水難嚥者危[2]治法:早期清熱解毒兼表散,服普濟消毒飲之類,外敷金黃膏[2]。釀膿時,宜托里透膿,服透膿散[2]。膿成時切開排膿[2]。若現危證,宜清營解毒,泄熱化痰,用清營湯加味

[2]

2.發頤又名銳毒[2]見明醫學入門》卷六。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4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5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