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陷泄瀉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xiàn xiè xiè

2 註解

氣陷泄瀉爲病證名[1]。指中氣虧損,氣虛下陷而致者[1]。症見食後即瀉,完谷不化,食減,消瘦,睏倦,脫肛自汗[1]。《醫略六書·雜病證治》:“氣陷泄瀉補中益氣湯加羌、防。”“久瀉脫肛補中益氣湯加粟殼、烏梅五味肉果。”《壽世保元·泄瀉》:“飲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氣虛也。”用益氣健脾湯[1]。《羅氏會約醫鏡·雜證》:“泄瀉急而趨下,不能少停,此脾氣虛而下墜也。”用甘緩湯[1]。若大瀉氣脫不知人,口眼俱閉,呼吸欲絕,急灸氣海穴,可進大劑參附輩溫補[1]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