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虛雀目·脾失健運證

肝虛雀目 中醫證名 曈神疾病 中醫學 中醫眼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xū què mù ·pí shī jiàn yùn zhèng

2 英文參考

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transpor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肝虛雀目·脾失健運證(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transport)是指脾失健運,以羞明不適,頻頻眨目,暗處或夜視不明,白睛乾燥,全身兼見精神萎靡,面黃肌瘦,身軟乏力口淡納呆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爲常見症的肝虛雀目證候[1]

4 症狀

肝虛雀目·脾失健運證患者羞明不適,頻頻眨目,暗處或夜視不明,白睛乾燥,全身兼見精神萎靡,面黃肌瘦,身軟乏力口淡納呆小便清長大便溏薄[1]

5 關於肝虛雀目

肝虛雀目(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爲病證名[2]。見《世醫得效方》卷十六[2]。又稱肝虛雀目內障[2]雀目雞盲(見《證治準繩·雜病》)、夜盲[3]雀盲(《證治準繩·雜病》)、雀目內障(《醫宗金鑑·眼科心法要訣》)、雀目昏睛(佚名《眼科統祕》)、黃昏不見(《銀海精微》)、雞矇眼(見《銀海精微》)、陰風障(清·鄭學禮《目科正宗》卷六)、陽衰不能抗陰之病(明·倪維德《原機啓微》)、雞摸眼[4]。是指以入暮則視物不清,天曉復明,而無視野縮小的表現,伴眼乾澀羞明,頻頻眨動爲主要表現的眼病[4]。小兒多患[5]

雀目先天、後天兩類,先天者稱高風雀目內障,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所致;後天者稱肝虛雀目內障,多由脾失健運所致,爲疳疾上目的早期病證[5]

夜盲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可侵犯雙眼[6]

肝虛雀目相當於西醫的維生素甲缺乏性眼病[6]

詳見肝虛雀目條。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6.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2.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78.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7.
  6. ^ [6]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225-226.

治療肝虛雀目·脾失健運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肝虛雀目·脾失健運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治療肝虛雀目·脾失健運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