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針

鍼灸工具 鍼灸學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ú zhēn

2 註解

浮針是一種新型的針刺工具,是第一軍醫大學符仲華教授於1996年6月發明[1]

參見浮針療法

浮針療法是一種新型的在病痛周圍的皮下進針的針刺治療方法,因其針刺有別於傳統針刺方法,不深入肌肉層,只在皮下,像浮在肌肉上一樣,故取名爲“浮針”。它是在傳統的針刺理論、阿是穴理論和腕踝針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第一軍醫大學符仲華教授於1996年6月發明,經過近十年的臨牀應用,治療病種得到很大擴展,療效更佳,可以說是鍼灸療法的一大新發現,具有很高的臨牀推廣使用價值。[1]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