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母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èr mǔ sǎn

2 概述

二母散爲方名,同名方約6首。

3 婦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方之二母散

婦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方之二母散又名知母飲二母湯。組成爲知母貝母茯苓人蔘各半兩,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各一分。爲粗末,每服三錢,水煎服。治產後惡露上攻,流入肺經咳嗽痰喘,或覺腹痛者。[1]

3.1 別名

二母湯(《萬氏女科》卷三)。

3.2 處方

知母 貝母 白茯苓 人蔘各15克 桃仁 杏仁並生用,去皮、尖)各7.5克

3.3 製法

上藥研爲細末。

3.4 功能主治

主產後惡露上攻,流入肺經咳嗽痰喘,或覺腹痛者。

3.5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80毫升,不拘時溫服。如覺腹統痛亦服之,立有神效。

3.6 摘錄

婦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

4 急救仙方》卷六方之二母散

急救仙方》卷六方之二母散組成爲知母貝母等分。爲細末,臨睡米湯調服。治喘急痰盛,或肺熱燥咳,或咳嗽痰多黃稠者。如喘急甚,加苦葶藶末;久嗽不止,加馬兜鈴末。[1]

5 景嶽全書》卷五十七方二母散

5.1 處方

貝母去心,童便洗)知母等分生薑1片

5.2 功能主治

景嶽全書》卷五十七方二母散肺熱咳嗽,及疹後咳甚者。

5.3 用法用量

上藥水煎服;或爲末,每服1.5~3克,沸湯送下。

5.4 摘錄

景嶽全書》卷五十七

6 證治準繩·類方》卷二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二母散

6.1 處方

知母貝母等分

6.2 製法

上爲細末。

6.3 功能主治

證治準繩·類方》卷二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二母散咳嗽,痰壅喘急,喘急倒頭不得,肺癆有熱。

6.4 用法用量

臨睡時白湯調,溫服

6.5 加減

如喘急,加苦葶藶末;如久嗽不止,加馬兜鈴末,如無,以粟殼代,去筋膜不制。

6.6 各家論述

成方切用》:用貝母化痰瀉肺火,知母滋腎清肺金,取其苦寒勝熱,潤能去燥也。

6.7 摘錄

證治準繩·類方》卷二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7 《袖珍》卷四引《太平聖惠方》方之二母散

7.1 別名

知母散二母湯知母飲

7.2 組成

知母5分,貝母5分,白茯苓5分,人蔘5分,桃仁1分,杏仁並生用,去皮尖)1分。

7.3 主治

《袖珍》卷四引《太平聖惠方》方之二母散治產後惡露上攻,留入於肺經咳嗽,如傷風痰嗽,用尋常傷風藥不效者。

7.4 用法用量

(口父)咀。每服8錢,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7.5 附註

知母散(《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二)、二母湯(《萬氏女科》卷三)、知母飲(《證治準繩·女科》卷五)。

8 湯液本草》卷中方之二母散

8.1 組成

知母牡蠣粉貝母

8.2 功效

下乳

8.3 主治

湯液本草》卷中方之二母散治乳汁不下。

8.4 用法用量

豬蹄湯調下。

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8.6 附註

本方原名三母散,與方中所用二母不符,據《本草綱目》改。方中知母貝母牡蠣,《本草綱目》用量爲等分,每服二錢。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