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反射說

經絡實質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èr zhòng fǎn shè shuō

2 英文參考

Theory of double reflex

3 註解

二重反射說經絡實質假說之一。該假說認爲,經絡的物質基礎主要是心臟血管神經體液,針刺的調整、防衛、鎮痛等效應,是通過長、短二重反射實現的。長反射是由針刺通過中樞神經引起的反射效應,短反射是由針刺作用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通過神經末梢引起的不依賴中樞的局部反射效應。該假說於1977年由皖南醫學汪桐提出。

二重反射說的基本觀點是:

(1)經絡循行線上的組織存在着相對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其分佈可能有特殊的構型;

(2)經絡循行線上的皮膚、皮下組織血管周圍有相對豐富的_神經叢(網),主要由交感腎上腺素能、膽鹼纖維傳入神經組成,這些遊離的神經末稍可以相互發生影響;

(3)針刺時,由於局部組織損傷而產生的一些酶化學物質作用於遊離神經未梢引起局部短反射,一個局部短反射效應可成爲引起另一個短反射的動因,如此相繼觸發,向一定的方向推進,引起循環出現的各種經絡現象

(4)在一系列局部短反射相繼觸發的過程中,每一個反射環節所引起的興奮,通過傳入神經進入中樞,上升爲意識,這些局部短反射的代表區在大腦皮層上相互接通,就形成了經絡大腦皮層上的投影圖;

(5)在經絡循行線上,以神經血管爲基礎的局部短反射效應可以認爲是一種比較古老比較低級的外周整合系統,是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一種比較原始的機能。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