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薴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í níng

2 出處

出自《唐本草》。

1.《本草圖經》:陳藏器薺薴自是一物,非水蘇水蘇葉有雁齒,氣香而辛,薺薴葉上有毛,稍長,氣臭。

2.《綱目》:薺薴處處平地有之。葉似野蘇而稍長,有毛,氣臭,山人茹之,味不甚佳。《日華子》釋水蘇雲,一名臭蘇,一名青白蘇,正此草也,誤作水蘇耳。其形似水蘇而臭,似白蘇而青,故有二名。

3 拼音名

Qí Nínɡ

4 英文名

Largeserrate Mosla, Herb of Largeserrate Mosla

5 別名

臭蘇、青白蘇

6 來源

藥材基源:爲脣形科植物薺薴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sla grosseserrata Maxim.[Orthodon groswsweserratum (Maxim.)Kudo]

採收和儲藏:7-8月採收全草曬乾

7 形態

薺薴,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莖直立,四棱形,被倒生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 5-15mm;葉片卵形或卵狀菱形,長1-3cm,寬1-2.5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輪傘花序2花,在主莖及側枝上組成頂生的假總狀花序,長3-7cm,其上的花朵排列不甚緊密,花序中軸節上具白色花序,長3-7cm,其上的化朵排列不甚緊密,花序中軸節上具白色短毛,小花梗長2-3mm;苞片披針形,比小花梗長;花萼鐘形,長約3mm,外面被短柔毛,並具腺點,上脣3齒,中齒較短;花冠脣形,長約4mm,白色,上脣短,先端微缺,下脣3裂;雄蕊4,後對能育,花葯2室,不育雄蕊的藥室明顯;子房4裂,花柱基生,柱頭2裂。小堅果近球形,具疏網紋。花期7-8月,果期8-11月。

8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河邊草地、路旁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和安徽等地。

9 性狀

性狀鑑別,莖呈方柱形,長20-50cm,近無毛,質脆。葉捲曲皺縮,展平後呈卵形、闊卵形或菱狀卵形,長1-3cm,寬1-2.5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演唱肯穗狀花序花多皺縮成團,花冠黃白色。小堅果卵圓形。氣特異清香。味辛、涼。

10 化學成份

莖葉含油率爲0.3%-0.5%,主要是百里香酚(thymol),香荊芥酚(carvacrol),水芹烯(phellandrene0和百里香醌(thymoquinone)。全草含油率爲0.11%-0.17%,其主要成分爲左旋沒藥烯(bisabolene),α-丁香烯(a-caryophyll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

11 性味

味辛;性溫

13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和胃制酸。主腹水水腫泄瀉胃酸過多;蟲積腹痛痔瘡腫痛

1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15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除蟻瘻,捼碎敷之。亦主冷氣泄痢;可爲生菜,除胃間酸水。

2.《現代實用中藥》:爲驅蟲劑

16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