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三七

清熱涼血 中藥材 中醫學 舒筋活絡 化瘀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bèi sān qī

2 英文參考

divaricate velvetplant root and rhizom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白背三七

白背三七中藥名,出自《雲南中草藥[1]

3.1 別名

三百棒、雞菜、土生地土田七[1]

3.2 來源及產地

菊科植物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 (L.) DC.的根或全草[1]分佈我國南部及西南部[1]

3.3 性味

甘,寒,有小毒[1]

3.4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舒筋散[1]

1.治癰腫,跌打損傷骨折創傷出血水火燙傷[1]。鮮品搗敷[1]

2.治支氣管炎,肺結核崩漏[1]。煎服:6~9g[1]

4 《*辭典》·白背三七

4.1 出處

《雲南中草藥

4.2 拼音名

Bái Bèi Sān Qī

4.3 別名

大肥牛(《廣州植物誌》),土生地、白仔菜藥、散血姜(《廣西藥植圖志》),土田七(《廣西中藥志》),三百棒、地滾子,大救駕、百步還陽、石三七、樹三七(《雲南中草藥》),大綠葉、接骨丹(《雲南中草藥選》)。

4.4 來源

菊科植物白子菜的根及根莖。秋、冬採挖,洗淨曬乾

4.5 形態

白子菜,又名:雞菜。多年生草本,高30~50釐米。根莖塊狀。莖紫紅色,被短毛。葉根生;長卵形成矩圓狀倒卵形,長9~15釐米,寬8釐米,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楔尖,有時有兩耳,葉緣具不規則缺刻及鋸齒,並有灰白色短緣毛,上面綠色,禿淨或疏被灰白色短毛,主脈上較多,下面淺綠色或紫紅色,主脈突出,上被疏短毛,網脈干時呈黑色;葉柄短或無。花莖根出,疏被短毛。頭狀花序頂生,數朵,徑1~1.5釐米;總苞2輪,緣狀披針形,外輪短,疏寓,內輪覆瓦狀排列,倍長於外輪,疏被灰白色短毛;花全部管狀,金黃色;雄蕊5,花葯聯合,內藏,着生於冠管的1/2處;雌蕊花柱細長,外露,柱頭2裂。瘦果成熟時深褐色,有線條,冠毛白色。花期春束至冬初。

4.6 生境分佈

喜生於潮溼的陰地上。分佈臺灣至華南。西南一帶。

4.7 性狀

根莖肥大、肉質,呈團塊狀,徑2~3釐米,新鮮時灰黃色,側生莖芽多枚,短圓錐狀,有的可見環節。折斷面灰白色。產廣西等地。

4.8 性味

甘,涼。

①《廣西藥植圖志》:"味甘,性涼。"

②《廣西中藥志》:"味淡,性平,無毒。"

③《雲南中草藥》:"鹹微辛,寒,有毒。"

4.9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散瘀消腫。治支氣管炎,肺結核崩漏癰腫,燙傷。跌打損仿,刀傷出血

①《廣西藥植圖志》:"煮湯內服,涼血解毒;搗爛外敷跌打傷消腫散瘀;又用以敷熱癰散痛消腫。經九蒸十曬,浸酒或煎湯服補血。"

②《雲南中草藥》:"清熱消炎,舒筋活絡。治骨折外傷出血支氣管炎,肺結核崩漏。"

4.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4.11 附方

①治瘡癰,消腫散毒:土生地霧水葛等分。搗爛敷。(《廣西藥植圖志》)

②治燙火傷、刀傷:大綠葉根粉,加糖調成糊狀,包患處。(《雲南中草藥選》)

③治跌打損傷土生地荊芥等分。搗爛,好酒炒敷。(《廣西藥植圖志》)

4.12 備註

本植物的莖葉(白背三七莖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4.13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0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