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金剛功

導引功法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ā bù jīn gāng gōng

2 功法簡介

八部金剛功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雛形。到宋代,許多宮觀已在推廣。經元、明至清代早期,已普及到民間,有的歷名爲“八段錦”。隨着各門派、各人之修煉,心法與動作有所變化。[1]

八部金剛功功法的排列順序,深含妙理。首先從“通利三焦”、發動全身的氣機開始。然後,逐個臟腑鍛鍊。以哪一臟腑爲先呢?《黃帝內經》說:“腎爲心之主,脾爲腎之主,肝爲脾之主,肺爲肝之主,心爲肺之主。”按照《黃帝內經》的原理,先固腎腰。“腎爲先天之本”,是人生命的根基。其順用於外,可以生人;其逆用於己,可以自生。根深葉茂,欲枝葉繁茂,必須先培根本。脾爲後天之本,故“固腎腰”之後,接之以“調理脾膚”(膚指皮膚肌肉之間的隔膜細胞組織),繼而是“左肝右肺”,然後對最主要的“君主之官”的心臟,用“回頭望足去心疾”來調理。這個順序正是《黃帝內經五臟所示的順序,具有練了一髒、鞏固一髒之功用。在此基礎上,還要對一些潛伏的“五勞七傷”身疾,以“神光向後瞧”來掃除它。這樣就可以祛病強身,使身體更加健壯。又通過“鳳凰展翅周身力”和“兩足頓頓飲嗜消”的功法鍛鍊,使全身經絡血脈暢通,消除飲食阻滯與不良嗜好,預防各種疾病,從而達到圓滿之功效。[2]

3 八段錦八部金剛功的區別

這部功法按內部師承稱爲八部金剛功(又稱外八部),在心法、順序、招式動作上,與八段錦都有很大的不同。現抄錄比較如下:

3.1 八段錦

兩手託天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臂單舉 五勞七傷向手瞧 攢拳怒目增氣力 兩手攀足固腎腰 搖頭擺尾去心火 背後七顛百病消

3.2 八部金剛功

雙手插頂利三焦 手足前後固腎腰 調理脾膚需單舉 左肝右肺如射鵰 回頭望足去心疾 五勞七傷向後瞧 鳳凰展翅周身力 兩足頓頓飲嗜消[3]

4 參考資料

  1. ^ [1] 米晶子.八部金剛功[M].深圳: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13:4.
  2. ^ [2] 米晶子.八部金剛功[M].深圳: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13:5.
  3. ^ [3] 米晶子.八部金剛功[M].深圳: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13:4-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