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功法簡介
八部金剛功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雛形。到宋代,許多宮觀已在推廣。經元、明至清代早期,已普及到民間,有的歷名爲“八段錦”。隨着各門派、各人之修煉,心法與動作有所變化。[1]
八部金剛功功法的排列順序,深含妙理。首先從“通利三焦”、發動全身的氣機開始。然後,逐個臟腑鍛鍊。以哪一臟腑爲先呢?《黃帝內經》說:“腎爲心之主,脾爲腎之主,肝爲脾之主,肺爲肝之主,心爲肺之主。”按照《黃帝內經》的原理,先固腎腰。“腎爲先天之本”,是人生命的根基。其順用於外,可以生人;其逆用於己,可以自生。根深葉茂,欲枝葉繁茂,必須先培根本。脾爲後天之本,故“固腎腰”之後,接之以“調理脾膚”(膚指皮膚與肌肉之間的隔膜細胞組織),繼而是“左肝右肺”,然後對最主要的“君主之官”的心臟,用“回頭望足去心疾”來調理。這個順序正是《黃帝內經》五臟所示的順序,具有練了一髒、鞏固一髒之功用。在此基礎上,還要對一些潛伏的“五勞七傷”身疾,以“神光向後瞧”來掃除它。這樣就可以祛病強身,使身體更加健壯。又通過“鳳凰展翅周身力”和“兩足頓頓飲嗜消”的功法鍛鍊,使全身經絡血脈暢通,消除飲食阻滯與不良嗜好,預防各種疾病,從而達到圓滿之功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