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癰

中醫診斷學 乳房疾病 乳癰 中醫婦科 中醫學 中醫病名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ǔ yōng

2 英文參考

acute mastit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acute mastiti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mammary absces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乳癰(acute mastitis[1])爲病名[2]。出《肘後備急方》卷五[3]。又稱奶癤𤴱乳妬乳、乳毒、吹妳吹乳內吹外吹乳根癰乳瘋[3][3]。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膿性疾病[4]。根據發病時期的不同,又有幾種名稱:發於婦女哺乳期的,稱“外吹乳癰”,臨牀多見;發於妊娠期的,稱“內吹乳癰”,相對少見[4];在非哺乳期和非懷孕期發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癰。其臨牀特點爲:乳房部結塊、腫脹疼痛,伴有全身發熱,潰後膿出稠厚。常發生哺乳期婦女,尤以尚未滿月的初產婦多見。

諸病源候論·妬乳候》:“此由新產後,兒未能飲之,及飲不泄,或斷兒乳,捻其乳汁不盡,皆令乳汁蓄積,與氣血相搏,即壯熱大渴引飲,牢強掣痛,手不得近也……”

乳癰相當於西醫的急性乳腺炎[4]

4 乳癰病因病機

諸病源候論·婦人雜病》:“亦有因乳汁蓄結,與血相搏,蘊積生熱,結聚而成乳癰者”。

乳癰多由肝氣鬱滯,胃熱壅塞,乳汁瘀積,或乳頭破損,感染邪毒,致氣血凝滯而成[4][4]

乳癰多由憂思惱怒,肝氣失於疏泄;或過食肥甘厚味,胃腑積熱,致使肝氣、胄熱相互鬱結,經絡氣血蘊熱阻滯,結腫成癰;或因產婦乳頭皸裂,乳汁不能吸盡而結;或因產後虛弱外邪易於侵入;或因乳汁壅滯;或因胎氣旺盛,胸滿氣脹氣機失於疏泄。

4.1 肝鬱氣滯

乳頭足厥陰肝經肝主疏泄,能調節乳汁的分泌。若情志內傷肝氣不舒厥陰之氣失於疏泄,使乳汁發生壅滯而結塊;鬱久化熱,熱勝肉腐則成膿。

4.2 胃熱壅滯

乳房足陽明胃經,乳汁爲氣血生化,產後恣食肥甘厚味而致陽明積熱胃熱壅盛,導致氣血凝滯,乳絡阻塞而發生癰腫。

4.3 乳汁瘀滯

乳頭破損或凹陷,影響哺乳,致乳汁排出不暢,或乳汁多而嬰兒不能吸空,造成餘乳積存,致使乳絡閉阻,乳汁瘀滯,日久敗乳蓄積化熱而成癰腫。

4.4 現代醫學觀點

現代醫學認爲主要是由於乳頭破損而感染細菌,加上乳汁積聚細菌得以迅速繁殖而造成[4]

現代醫學認爲乳癰多因乳頭發育不良,妨礙哺乳,或乳汁過多不能完全排空,或乳管欠通暢,影響排乳,使乳汁淤積,利於入侵細菌的繁殖而致病。

5 乳癰症狀

臨牀初起可見乳房硬結腫脹熱痛,可觸及結塊,排乳不暢,全身可伴有惡寒發熱[4][4]。如未及時控制發熱不退,腫塊很快增大、跳痛、焮紅劇痛,爲內已釀膿,約10日膿成破潰[4][4]。如膿出熱退,則瘡口漸愈[4]

癰腫之發於乳房者。指乳房紅腫疼痛、乳汁排出不暢,以致結膿成癰的急性化膿性病症。多發生於產後哺乳的產婦,尤其是初產婦更爲多見,發病多在產後2~4周,未分娩時、非哺乳期妊娠後期也可偶見。相當於現代醫學急性化膿性乳腺炎。

6 乳癰的診斷

6.1 症狀體徵

乳癰多發於產後尚未滿月的哺乳婦女,尤以乳頭破碎或乳汁鬱滯者多見。

6.1.1 鬱乳期

病人感覺患側乳房腫脹疼痛,並出現硬塊(或無硬塊),多在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暢;同時伴有發熱寒戰頭痛骨楚、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經治療後,若2~3日內寒消退、腫消痛減,病將痊癒

乳房腫脹觸痛,乳汁淤積,排泄不暢,皮膚微紅或不紅,腫塊或有或無,可伴有寒戰高熱口渴、納差等症。

6.1.2 成膿期

上述症狀加重,硬塊逐漸增大,繼而皮膚發紅灼熱疼痛呈搏動性,有壓痛,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並有高熱不退,此爲化膿的徵象。若硬塊中央漸軟,按之有波動感者,表明膿腫已熟。但深部膿腫波動感不明顯,需進行穿刺才能確定。

腫塊逐漸增大,焮紅疼痛寒熱不退,持續性搏動性疼痛加劇。

6.1.3 潰膿期

自然破潰或切開排膿後,一般腫消痛減,寒熱漸退,逐漸向愈。若膿流不暢,腫熱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可能形成袋膿,或膿液波及其他乳囊(腺葉),形成“傳囊乳癰”,亦可形成敗血症。若有乳汁從瘡口溢出,久治不愈,則可形成乳漏

膿腫形成,觸之有波動感,局部紅紫,經切開或自行潰後膿液大量流出。如膿流不暢,腫勢不消,發熱不退,可能波及其他乳絡,致成“傳囊乳癰”。

6.2 輔助檢查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高於10X10的9次方每L,中性粒細胞高於75%。

6.3 需要乳癰相鑑別的疾病

6.3.1 炎性乳癌

炎性乳癌是一種少見的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多發生於年輕婦女,尤其在妊娠哺乳期乳房迅速增大,常累及整個乳房的l乃或1/Q以上,並可迅速波及到對側乳房。其皮膚顏色爲一種特殊的暗紅或紫紅色,毛孔深陷呈橘皮樣或豬皮樣改變,局部腫脹有輕觸痛,但患側乳房多無明顯腫塊可觸及,患側腋窩常出現轉移性腫大淋巴結,但全身的炎性反應較輕微。針吸細胞學病理檢查可查到癌細胞

6.3.2 漿細胞性乳腺炎

漿細胞性乳腺炎多發於非哺乳期婦女,哺乳期也可發生。其腫塊發於乳暈部,多伴乳頭凹陷內縮,乳暈皮膚紅腫,有瘙癢感或燒灼感,後期轉爲疼痛乳頭溢出紅棕色、綠色或黑色液體,乳暈下區可捫及邊緣不清的軟結節,偶爲硬結節

7 乳癰的治療

7.1 辨證治療

早期治宜舒肝理氣、清胃熱通乳散結,方用瓜蔞牛蒡湯橘葉散和乳湯內服;如意金黃散蒲公英搗爛外敷;或隔蒜灸之;或蔥一握洗淨,連須搗爛作餅,置患處,以茶杯盛熱灰,覆蔥上熱熨之;或南星末調敷;或玉簪花根加鹽少許,共搗如泥外敷;鹿角尖磨汁敷之;若膿成宜服托里透膿湯,並於膿腫處切開排膿,餘按一般潰瘍處理[4]

7.1.1 氣滯熱蘊

乳癰·氣滯熱壅證(acute mastitis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heat congestion)是指氣滯熱壅,以乳汁淤積結塊,皮色不變或微紅,腫脹疼痛,伴有惡寒發熱頭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祕舌苔黃,脈數爲常見症的乳癰證候[4]

7.1.1.1 症狀

乳房部腫脹疼痛腫塊或有或無,皮色不變或微紅,乳汁排泄不暢;伴惡寒發熱頭痛骨楚,口渴便祕;舌淡紅或紅,苔薄黃,脈浮數或弦數。

7.1.1.2 辨證分析

情志內傷肝氣鬱結,鬱久化熱,加之產後恣食厚味,胃內積熱,以致肝胃蘊熱,氣血凝滯,乳絡阻塞,不通則痛,故乳房腫脹疼痛有塊;毒熱內蘊,故患側乳房皮膚微紅;邪熱內盛,正邪相爭,營衛失和,故惡寒發熱頭痛骨楚;胃經熱盛,故口渴便祕舌紅苔薄黃;弦脈屬肝,數脈主熱。

7.1.1.3 治法

疏肝清胃,通乳消腫。

7.1.1.4 方藥治療

瓜蔞牛蒡湯加減。乳汁壅滯太甚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蘆通乳產婦斷乳後乳汁壅滯者,加生山楂、生麥芽回乳;產後惡露未盡者,加歸尾、川芎益母草祛瘀乳房腫塊明顯者,加當歸赤芍桃仁等活血祛瘀大便祕結者,加生大黃火麻仁通便

7.1.2 熱毒熾盛

乳癰·熱毒熾盛證(acute mastitis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熱毒熾盛,以壯熱乳房腫痛,皮膚焮紅灼熱腫塊變軟,有應指感。或切開排膿後引流不暢,紅腫熱痛不消,有“傳囊”現象,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洪數爲常見症的乳癰證候[4]

7.1.2.1 症狀

腫塊逐漸增大,皮膚掀紅,灼熱疼痛如雞啄,腫塊中央漸軟,有應指感;可伴壯熱口渴飲冷,面紅目赤煩躁不寧,大便祕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幹,脈數或滑數。

7.1.2.2 辨證分析

肝胃蘊熱,熱毒熾盛,乳絡阻塞,氣血凝滯,故乳房腫塊逐漸增大,局部掀熱、疼痛灼熱;熱盛則肉腐成膿,故腫塊中央變軟,按之有應指感;火熱炎上,故面紅目赤;熱擾心神,則煩躁不寧;火熱傷陰津液被耗,故小便短赤;津傷則引水自救,故渴喜飲冷;腸熱津虧,故大便乾燥舌紅、苔黃、脈數均爲熱象。

7.1.2.3 治法

清熱解毒,託毒透膿

7.1.2.4 方藥治療

透膿散加味。熱甚者,加生石膏知母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

7.1.3 正虛邪戀

乳癰·正虛毒戀證(acute mastitis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lingering toxin)是指正虛毒戀,以潰膿後乳房腫痛雖輕,但瘡口膿水不斷,膿汁清稀,癒合緩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華,或低熱不退,飲食減少。舌質淡,舌苔薄,脈弱無力爲常見症的乳癰證候[4]

7.1.3.1 症狀

潰破後乳房腫痛減輕,但瘡口膿水不斷,膿汁清稀,癒合緩慢,或乳汁從瘡口溢出形成乳漏面色少華,全身乏力頭暈目眩,或低熱不退,食慾不振;舌淡,苔薄,脈弱無力。

7.1.3.2 辨證分析

膿成破潰後,膿毒盡泄,腫痛消減;但若素體本虛,潰後膿毒雖泄,氣血俱虛,故收口緩慢;氣血虛弱可見面色少華、全身乏力頭暈目眩;舌淡、苔薄、脈弱無力爲氣血不足之象。

7.1.3.3 治法

益氣和營託毒。

7.1.3.4 方藥治療

托里消毒散加減。

7.2 鍼灸治療

鍼灸對早期出現腫塊而未化膿者有一定效果,初起可熱敷配合治療,已化膿須轉外科治療。

注意鍼灸療法一般適用於乳癰早期膿未成者。膿成熟者則須切開排膿或用火針排膿[4]。治療期間可配合推拿、熱敷等法以提高療效[4]

7.2.1 刺灸法

7.2.1.1 方一

膻中少澤乳根肩井內關足三裏等穴爲主[4]肝鬱者加期門太沖胃熱者加梁丘內庭寒熱頭痛大椎合谷[4]

7.2.1.2 方二
7.2.1.2.1 治則

清熱解毒消腫散

7.2.1.2.2 處方

肩井 天宗 合谷 膻中 少澤 太沖 膺窗

7.2.1.2.3 方義

肩井爲治療乳癰經驗穴,有消腫散結之功;天宗少澤善治乳房疾患;膺窗膻中兩穴疏通局部氣血,配合谷疏導陽明經氣太沖疏肝解鬱。諸穴共奏清熱、消腫、散結之功。

7.2.1.2.4 隨證配穴

氣鬱期門行間胃熱梁丘足三裏

7.2.1.2.5 操作

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鬱乳期隔蒜灸

7.2.1.3 方三

肩井膻中足三裏列缺膈俞穴,用針刺瀉法,留針15—30分鐘,每日1次。

7.2.2 灸法

灸法:用蔥白大蒜搗爛敷患處,用艾條薰灸或小艾炷灸,以局部紅暈,皮膚微燙爲度[4]。每日1~2次[4]

7.2.2.1 選穴

阿是穴

7.2.2.2 方法

初起時用蔥白大蒜搗爛,敷患處,用艾條燻灸10~20min,每日1~2次。適用於乳癰尚未成膿者。

7.2.3 耳針

取乳腺、屏間下屏尖,胸、枕等穴,每次酌選2~3穴,中強刺激[4]

7.2.4 撥罐法

7.2.4.1 選穴

早期選大椎 第4胸椎夾脊 乳根(患側);潰膿期局部取穴

7.2.4.2 方法

乳癰早期在所選穴位處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後拔火罐,每日1次。

7.3 外治法

7.3.1 鬱乳期

鬱乳期用金黃散玉露散以冷開水或醋調敷;或用金黃膏玉露膏敷貼;或用鮮野菊花、鮮蒲公英、鮮地丁草仙人掌(去刺)等洗淨搗爛外敷;或用20%芒硝溶液溼敷;或用大黃芒硝各等份研末,適量凡士林調敷。

7.3.2 成膿期

局部按之有波動感或經穿刺抽膿抽得膿液者,應及時切開引流。一般採用與乳頭方向呈放射狀的切口切口位置選擇膿腫稍低的部位,切口長度與膿腔基底的大小基本一致,使引流通暢不致袋膿,但需避免手術損傷乳絡形成乳漏。而乳暈部的淺表膿腫乳房後的膿腫乳房周邊膿腫,則可在乳暈邊緣或乳房周邊作弧形切口。若膿腔較大者,必要時可在膿腔最低部位作對口引流。膿腫小而淺者,可用針吸穿刺抽膿。

7.3.3 後期

切開排膿後用八二丹九一丹藥線凡士林紗條引流,外敷金黃散或金黃膏;膿盡改用生肌散收口,外用紅油膏生肌玉紅膏蓋貼;若有袋膿現象,可在膿腔下方用墊棉法加壓,使膿液不致瀦留;如有乳汁從瘡口溢出,則可在患側用墊棉法束緊,排出乳汁,促進癒合;若成傳囊乳癰者,則在腫塊按之應指處另作一切口;若形成乳房竇道者,可用五五丹藥捻,插入竇道至膿腔深處,以腐蝕管壁,至膿液減少後用九一丹藥線,膿淨則改用生肌散紈條,直至癒合。

7.4 按摩療法

乳癰初起,局部腫痛,瘀乳明顯者,可行乳房按摩.先做熱敷,再在患側乳房塗上少許潤滑油,先輕揪乳頭數次,然後一手掌托起患乳,另一手手指併攏由乳房基底邊緣向乳頭方向輕輕推按,將鬱滯的乳汁逐步擠出。

8 乳癰的預防保健

1.妊娠5個月後,經常用溫熱水或75%酒精擦洗乳頭;孕婦有乳頭內陷者,應經常擠捏提拉矯正,可用小酒杯叩吸。

2.應指產婦合理哺乳,養成定時哺乳的習慣保持乳汁排出通暢;乳汁過多時,可用吸乳器將乳汁吸盡排空,以防淤乳。

3.保持乳頭清潔,如有乳頭皸裂、擦傷應及時治療。哺乳前後保持乳頭清潔

4.注意嬰兒口腔清潔,不可讓嬰兒口含乳頭睡覺。

5.乳母應保持精神舒暢,避免情緒過度激動斷乳時應逐漸減少哺乳次數,然後再行斷乳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3.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3.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