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沖

足厥陰肝經經穴 輸穴 腧穴學 特定穴 原穴 鍼灸學 中醫學 春季養生要穴 跗部腧穴 穴位特效按摩 經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ài chōng

2 英文參考

Tàichōng LR3[中國鍼灸學詞典]

tàichō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iv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R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太沖
漢語拼音Taichong
羅馬拼音Taichung
美國英譯名Great Flush
各國代號中國LR3
日本3
法國莫蘭特氏F3
富耶氏F3
德國LE3
英國liv3
美國Li3

太沖經穴名(Tàichōng LR3)[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厥陰肝經[1]太沖足厥陰肝經輸穴原穴五行屬土[1]。太即大,衝即要衝,喻本穴爲肝經大的通道所在,即元(原)氣所居之處,故名太沖[1]太沖穴主治肝腎、少腹前陰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難產乳癰陰痛精液不足,狐疝遺尿癃閉淋病嘔吐胸脅支滿,繞臍腹痛浮腫便祕,飱泄,頭痛眩暈目痛,喉痛,嗌幹口渴厥心痛筋攣腳軟無力,腳氣紅腫,五趾拘急,腰背疼痛腋下腫,瘰癧目赤腫痛,口㖞,脅痛疝氣癲癇嘔逆小兒驚風,下肢痿痹,咽痛目赤,癇疾,青盲近視面癱咽喉幹痛,耳鳴耳聾中風胃痛腰痛不可俯仰,咳逆納差,大便困難或溏瀉,咽痛喉痹陰縮,現代又用太沖穴治療高血壓,肝炎,膽囊炎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血小板減少症,乳腺炎,失眠脅肋脹痛黃疸遺溺,尿閉,遺精閉經滯產高血壓精神分裂症頭痛頭暈失眠多夢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收縮不全,泌尿系感染腹痛腹脹心絞痛,胸肋脹痛腸炎頸淋巴結核四肢關節疼痛,下肢痙攣,各種昏迷等。太沖穴是治療肝膽疾病的要穴之一[2]

4 太沖穴的別名

大沖(《太平聖惠方》)。

5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肝出於大敦……注於太沖太沖行間上二寸陷者之中也,爲輸。

6 穴名

太即大,衝即要衝,喻本穴爲肝經大的通道所在,即元(原)氣所居之處,故名太沖[2]

太,古作大,亦作泰,同大而有加甚之義。衝,有衝要、通道之義。衙與衝通,故太衙亦太沖之意。《老子》:“道衝而用之。”故“太沖莫勝”是極其清淨和諧、陰陽調和之境界。肝在時爲春,無冬之寒、夏之熱與秋之肅殺,有太沖之義焉。象聰明之神形相得。《淮南子-詮言》:“故神制則形從,形勝則神窮。聰明雖用,必反諸神,謂之太沖。”肝主謀慮,謀成於心。(《爾雅·釋言》:“謀,心也。”)神有制則形可使,神失守則形必亂。神形相得,聰明得用,謀慮乃成,是亦太沖之象也。象陰血之充盈盛大。[3]

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此腎脈之下行,名曰太沖。”

《上古天真論》:“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王冰謂:“太沖者,腎脈衝脈合而盛大,故曰太沖。”姚止庵謂:“任、衝,奇經脈也。腎氣全盛,經氣流通,衝爲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能有子。”

陰陽離合論》:“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張注:“南面爲陽,故曰廣明。背北爲陰,而曰太沖太沖陰血之原,位處下焦,上循脊裏,足之三陰太沖爲主。”故太沖腎脈衝脈之合稱,也有認爲系單指衝脈而言者[3]

穴在足背,與衝陽緊鄰。衝陽太沖而得名,太沖亦較衝陽爲尊貴。象陽春之虛靜和諧。[3]

太沖穴底與湧泉相對,湧泉屬腎。又《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雲:“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腎氣之下行也,名曰太沖。”王注:“腎脈衝脈並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沖太沖所治症,多同於湧泉。”[3]

子午流注說難》:“太沖乃是足厥陰肝經所注俞穴肝藏血,女子太沖脈盛則月事以時下,太沖又爲九針十二原原穴五臟稟受六腑谷氣味精華之衝具,故名太沖。”當與腎經諸穴互參之。[3]

8 所屬部位

[4]

9 太沖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太沖穴在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5]

太沖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6]

太沖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間,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正坐或仰臥取穴[6]

太沖穴在足厥陰肝經的位置

太沖穴在跗部的位置

太沖穴的位置

太沖穴在跗部的位置

太沖穴的位置

太沖穴在跗部的位置(肌肉

太沖穴的位置

太沖穴在跗部的位置(骨骼

10 太沖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臥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之間,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外緣處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間,蹠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正坐或仰臥取穴[6]

正坐垂足,於足背第1、2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取穴;或從第1、2蹠骨間向後推移至底部的凹陷中取穴[7]

快速取穴:足背,沿第1、第2趾間橫紋向足背上推,感覺到有一凹陷處即是太沖[8]

11 太沖穴位解剖

太沖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拇短伸肌、骨間背側肌。皮膚由腓淺神經的足背內側皮神經分佈。足背皮肢較薄,皮下組織中走行有足背靜脈網及大小靜脈。足背動脈行於拇長伸肌腱的外側,向下往拇短伸肌的深面,分出第一蹠背動脈、足底深支等。前者分成二支,分佈於拇趾與第二趾內面;後者穿第一蹠骨間隙至足底外側動脈吻合,形成足底動脈弓。足背動脈的體表投影在內外踝之間連線的中點和第一蹠骨間隙其底間的連線上。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足背深筋膜,在拇長伸肌腱的外側,穿經拇短伸肌表面的腓深神經(或經其內、外側)入該肌。足背動脈發出的第一蹠骨動脈則在拇短伸肌的深面,因此針再深進第一骨間背側肌內時,可能刺及或經過動脈的一側。

11.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踇短伸肌腱→第一骨間背側肌[8]

皮膚→皮下組織→第1蹠骨間背側肌→踇收肌斜頭[9]

11.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趾背神經和足背靜脈分佈;深層有足底外側神經和第1蹠背動脈分佈[9]

布有腓深神經的分支,並有足背靜脈網及第一蹠骨動脈通過[9]

12 太沖穴的功效與作用

太沖穴具有平肝泄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的功效。

太沖穴有熄肝風,清頭目,理下焦作用[9]

太沖穴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平肝熄風、降逆止嘔、滋養肝陰、補益肝血活血化瘀、清利下焦溼熱之功效,是治療肝膽疾病的要穴之一[9]

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五臟有疾也,當取之十二原。”且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理,太沖穴的主要功能是調節肝臟和肝經的虛實,臨牀上既可用於肝陽上亢、肝膽火旺或肝風內動引起的肝經實證,也可治療肝血虧虛、肝陰不足導致的各種虛證[9]

太沖穴系肝經原穴,爲肝經的通道所在,原氣所居之處,有疏肝理氣、通絡和血之功[9]

13 太沖穴主治病

太沖穴主治肝腎、少腹前陰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難產乳癰陰痛精液不足,狐疝遺尿癃閉淋病嘔吐胸脅支滿,繞臍腹痛浮腫便祕,飱泄,頭痛眩暈目痛,喉痛,嗌幹口渴厥心痛筋攣腳軟無力,腳氣紅腫,五趾拘急,腰背疼痛腋下腫,瘰癧目赤腫痛,口㖞,脅痛疝氣癲癇嘔逆小兒驚風,下肢痿痹,咽痛目赤,癇疾,青盲近視面癱咽喉幹痛,耳鳴耳聾中風胃痛腰痛不可俯仰,咳逆納差,大便困難或溏瀉,咽痛喉痹陰縮,現代又用太沖穴治療高血壓,肝炎,膽囊炎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血小板減少症,乳腺炎,失眠脅肋脹痛黃疸遺溺,尿閉,遺精閉經滯產高血壓精神分裂症頭痛頭暈失眠多夢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收縮不全,泌尿系感染腹痛腹脹心絞痛,胸肋脹痛腸炎頸淋巴結核四肢關節疼痛,下肢痙攣,各種昏迷等。

太沖穴主治肝腎、少腹前陰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難產乳癰陰痛精液不足、狐疝遺尿癃閉淋病嘔吐胸脅支滿、繞臍腹痛浮腫便祕、飱泄、頭痛眩暈目痛、喉痛、嗌幹口渴厥心痛筋攣腳軟無力、腳氣紅腫、五趾拘急、腰背疼痛腋下腫、瘰癧[9]

太沖穴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口㖞、脅痛遺尿疝氣崩漏月經不調癲癇嘔逆小兒驚風、下肢痿痹[9]

太沖穴主治頭痛眩暈咽痛目赤小兒驚風,癇疾,月經不調[9]

太沖穴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青盲近視面癱咽喉幹痛,耳鳴耳聾中風癲癇小兒驚風疝氣遺尿月經不調崩漏嘔逆胃痛腰痛不可俯仰,下肢痿痹[9]

現代又多用太沖穴治療高血壓、肝炎、膽囊炎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血小板減少症、乳腺炎等[9]

太沖穴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癲癇目赤腫痛脅肋脹痛黃疸疝氣遺溺、尿閉,遺精崩漏閉經滯產小兒驚風腳軟無力,以及肝炎、高血壓精神分裂症[9]

神經系統疾病:高血壓頭痛頭暈失眠多夢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收縮不全,遺尿癃閉淋病陰縮泌尿系感染

消化系統疾病:腹痛腹脹咳逆納差,大便困難或溏瀉。

五官科疾病:目赤腫痛咽痛喉痹

心血系統疾病:心絞痛,胸肋脹痛

外科疾病:疝氣乳癰腸炎頸淋巴結核

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減少症,四肢關節疼痛肋間神經痛,下肢痙攣,各種昏迷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5~0.8寸[9][9],局部有酸脹感[9],或向足底放射[9]

一般直刺0.5~1.0寸[9][9]

注意太沖穴較爲敏感,故針刺時手法應輕,以免產生疼痛[9]

14.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9]

艾炷灸溫鍼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15 太沖穴的配伍

太沖合谷,稱爲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高血壓

太沖合谷,稱爲“四關”,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用於治療頭痛眩暈小兒驚風高血壓[9]

臨牀上太沖合谷相配,稱“開四關”,主治痹痛和神經系統疾病[9]

太沖足三裏中封,有舒筋活絡作用,主治行步艱難。

太沖陽陵泉足三裏三陰交,治行步艱難[9]

太沖氣海急脈,有疏肝理氣作用,主治疝氣

太沖氣海急脈大敦,治疝氣[9]

16 特效按摩

按揉太沖穴,對除焦慮有特效[9]

肝氣旺於春,故應以養肝爲主,可每天按摩太沖10~30分鐘[9]

17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痓互引善驚太沖主之。嘔厥寒,時有微熱脅下支滿,喉痛,嗌於,膝外廉痛,淫濼脛酸,腋下腫,馬刀瘻,脣腫,吻傷痛,太沖主之。環臍痛,陰騫,兩丸縮,腹堅痛不得臥太沖主之。暴脹,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面脣白,時嘔血太沖主之。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羸瘦,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怏快,太沖主之。狐疝太沖主之。飧泄太沖主之。黃疸熱中,善渴,太沖主之。男子精不足,太沖主之。女子疝,及少腹腫,溏泄,癃,遺溺陰痛面塵黑,目下眥痛,太沖主之。女子漏血,太沖主之。

千金翼方》:不得溺,灸太沖五十壯。虛勞浮腫,灸太沖百壯。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嘔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兒卒疝嘔逆

鍼灸大成》:女人漏下不止太沖三陰交

醫宗金鑑》:主治急慢驚風羊癇風證,及咽喉疼痛,心胸脹滿,寒溼腳氣,行痛步難,小腹疝氣偏墜疼痛,兩目昏暗,腰背疼痛等證。

18 太沖穴研究進展

18.1 高血壓的即時降壓效應

取雙側太沖。針刺時患者坐位,兩手自然放在腿上,身體輕靠椅背,頭微前傾;或平臥位消毒後快速進針,向湧泉方向斜刺(與皮膚成450角)0.5~0.8寸後行中強刺激手法以瀉法爲主,施捻轉加震顫手法,激發感傳向近心端放散,得氣留針20 min,每5~10 min捻鍼一次。每日1次,針刺7次爲一療程。結果表明,針刺太沖治療肝陽上亢高血壓具有良好的即時效應,平均可降低收縮壓10 mmHg,舒張壓6 mmHg。在療效觀察中發現,針刺太沖降壓起效較迅速,一般針刺後20 min降壓幅度即達最大。[9]

針刺合谷內關太沖等穴,可使血壓下降[9]

18.2 治療急性淤膽型肝炎

選用雙側太沖足三裏,用2寸毫針太沖進針1.5~2 cm,足三裏進針2.5~3 cm。進針後捻鍼3min,得氣留針30 min,用提插瀉法,每日1次,2個月爲一療程,6個月後統計療效。共治療64例,痊癒8例,顯效35例,有效1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爲93.8%。[9]

18.3 治療急慢性及中毒性肝炎和膽系感染

太沖足三裏穴組針治急慢性及中毒性肝炎和膽系感染,凡經超聲波探及膽囊液平段者,針後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

18.4 治療呃逆

太沖,常規消毒後,用毫針湧泉方向透刺1~1.5寸,反覆提插捻轉刺激,以患者能耐受爲度。留針30 min,每10 min捻轉一次。單純性呃逆,可單側腧穴針刺,男取左側,女取右側,如單側針刺無好轉,再加刺另一側腧穴。頑固性呃逆取雙側,並配合內關(雙側)。共治療86例,針刺1次,呃逆停止34例;針刺2次,呃逆停止28例;針刺3~5次,呃逆停止24例。總有效率爲100%。[9]

18.5 治療髒躁

小麥大棗炙甘草佛手川楝子、北柴胡當歸芍藥鬱金;②氣鬱化火型,針刺(手法合谷太沖三陰交湧泉百會。以合谷太沖三陰交湧泉爲主,行瀉法。甘麥大棗湯丹皮梔子龍膽草川楝子薄荷澤瀉大黃。③心脾兩虛型,針刺(手法加灸)合谷太沖內關中脘三陰交神門。以合谷內關神門爲主,行補法太沖中脘溫鍼灸甘麥大棗湯黨蔘白朮當歸茯苓酸棗仁龍眼肉夜交藤合歡花心腎不交型,針刺(手法加灸)合谷太沖心俞太淵湧泉照海腎俞百會手法合谷太沖太淵照海爲主,以平補平瀉法刺之;心俞腎俞湧泉百會懸灸三壯。甘麥大棗湯黃精茯神玄蔘龜甲熟地黃酸棗仁麥冬柏子仁遠志。共治療256例,治癒91例,好轉115例,無效50例,總有效率爲80.5%。[9]

18.6 治療偏頭痛

主穴取雙側太沖配穴取患側外關阿是穴嘔吐加雙側內關。囑患者閉目仰臥於牀上,腧穴局部常規消毒後,先用速刺法將針刺入雙側太沖25 mm左右,針尖指向足心強刺激1 min,使患者出現明顯的酸、麻、脹感,針感越強越好。然後針其他腧穴,除太沖外,兩組腧穴均用中度刺激留針30 min,每10 min行鍼一次。每日1次,10次爲一療程。共治療78例,痊癒41例,顯效29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爲97.4%。②選2寸毫針針刺太沖,可透刺湧泉針尖斜下方向;選1寸毫針針刺中渚針尖斜下方向。均交叉取穴,分別快速刺入,刺激強度患者耐受爲度。一側頭痛取單側刺之,雙側頭痛取雙側刺之。留針約10 min後出針,每日1次,10次爲一療程,休息3d後再進行第2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後統計療效。共治療60例,痊癒37例,顯效16例,好轉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爲96.7%。[9]

18.7 治療牙痛

先取患側太沖,常規消毒後,捻轉進針得氣後,風火牙痛用瀉法,虛火牙痛用先瀉後補法患者出現牙痛緩解或痛止時,再配患側下關得氣留針30 min,每10 min行鍼一次,治療次數最少1次,最多4次。共治療106例,痊癒81例,有效2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爲96.2%。[9]

18.8 帕金森病(PD)大鼠黑質神經元凋亡的影響

採用6-羥基多巴胺(6-OHAD)注入毀損單側黑質造成PD大鼠模型,並用TUNEL法標記凋亡神經元,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神經元超微結構的變化。結果:PD大鼠毀損側黑質凋亡神經元數量顯著高於正常組(P<0.01),電子顯微鏡下可見細胞收縮,核染色質濃縮等超微病理改變。電針組取“風府”、“太沖”,針刺後毀損側黑質凋亡神經元數量低於模型組(P<0.05),超微病理改變不如模型明顯。研究表明,細胞凋亡是PD黑質多巴胺神經元變性死亡的結果,電針可有效地緩解這一病理過程。[9]

18.9 對抑鬱模型大鼠結腸組織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響

將40只SD雄性大鼠隨機分爲正常組、模型組、藥物組及電針組,每組10只,用慢性應激結合孤養的方式造模21d。在造模同時,藥物組按1.8 mg/kg給予氟西汀灌胃,每日1次,連續21d;電針組取“合谷”和“太沖”,頻率爲1.5~2 Hz,疏密波,電壓9V,電流強度1~3 mA,留針20 min,每日1次,連續21 d。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大鼠結腸組織中 NOS、GSH-Px的活性及NO的含量。結果: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大鼠結腸組織中NOS活性、NO含量增加,GSH-Px活性降低(P<0.05);與模型組比較電針藥物可降低抑鬱模型大鼠結腸組織中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提高結腸組織中GSH-Px的活性(P<0.05);電針組與藥物比較,兩者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電針四關”(雙側合谷、雙側太沖)具有保護抑鬱狀態下太鼠結腸組織功能作用[9]

18.10 對老年癡呆模型大鼠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

造模成功後,選用“四關”進行治療。以1寸毫針斜刺0.5寸,然後連接電針治療儀,採用疏密波頻率80~100 Hz,強度以大鼠能承受爲度,留針20 min。電針治療均於每日上午9:00~11: 00進行,每日1次,連續治療60 d。結果:與模型組相比,針刺組的學習記憶能力顯著提高(P<0.01)。結論:電針刺激四關”能明顯縮短水迷宮學習時間,改善受損的中樞膽鹼能神經系統,提高老年癡呆模型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9]

18.11 非酒精性脂肪肝鼠肝細胞色素P4501A1 (CYP1A1)和脂質過氧化的影響

將33只SD大鼠隨機分爲正常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組,後者以高脂飼料飼養建立NAFLD大鼠模型。第8週末,處死其中3只(正常組1只,NAFLD組2只),病理組織學檢查驗證造模成功,然後將NAFLD組進一步分爲NAFLD模型組和電針組。電針足三裏”、“豐隆”、“三陰交”、“太沖”,每日1次,治療4周。第12週末處死所有動物,用比色法檢測肝內SOD活性、MDA含量,用免疫組化檢測細胞色素P4501Al表達。結果: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肝組織中SOD活性顯著降低, MDA含量增高,CYP1A1吸光度值顯著升高(P<0.05);與模型組比較電針組大鼠肝組織中SOD活性顯著增高,MDA含量降低,CYP1A1吸光度值顯著降低(P<0.05)。結論:電針治療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CYP1A1表達的上調,減輕脂質過氧化反應[9]

18.12 偏頭痛患者腦血流的影響

治療組20例,取百會合谷太沖爲主,另據辨證分型配穴肝陽上亢者,加足臨泣痰濁上擾者,加豐隆陰陵泉瘀血阻滯者,加血海氣血虧虛者,加足三裏下針得氣後,百會留針合谷太沖配穴提插捻轉手法行鍼2 min,留針10 min,再行鍼2 min,繼續留針10 min。隔日治療1次,20次爲一療程。對照組20例,採用口服鹽酸氟桂利嗪西比靈)10 mg,每日1次,臨睡前服,療程同針刺組。治療組治療前後採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針刺對患者腦血流的影響。結果:兩組臨牀療效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刺前後患者動脈血流速度異常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針刺對雙側椎動脈顱內段(VA)、大腦中動脈(MCA)、大腦動脈(ACA)發生流速增快時的血流速度影響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VA、基底動脈(BA)發生流速減慢時的血流速度影響有意義(P<0.05)。結論:針刺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可有效改善偏頭痛患者腦血流狀況。[9]

18.13 降低膽道內壓

現代研究報道,對施行膽囊切除術和膽總管探查術的急性膽道疾病患者皮下注射嗎啡,單針太沖即可使膽道內壓不僅停止上升,且可迅速下降,該效應優於針刺足三裏陽陵泉[9]

18.14 緩解奧狄氏括約肌痙攣

針刺太沖穴,可使膽道壓力下降,緩解奧狄氏括約肌痙攣[9]

18.15 增加膽汁流量

針刺太沖穴可使膽汁流量明顯增加[9]

針刺太沖足三裏穴組,且可使大多數膽道造瘻患者膽汁流量明顯增加,多在針後30分鐘左右達到高峯[9]

18.16 治療鼻衄

針刺雙側太沖穴,施瀉法,不斷行鍼5分鐘,留針20分鐘,一般5~10分鐘可見到效果。

18.17 治療急性扁桃體炎

穴位注射,選用注射用水,成人每穴2ml,小兒1ml~1.5ml,每日1次,有一定效果。

18.18 調節嗜酸粒細胞

有報道針刺太沖穴,對嗜酸粒細胞的調節作用敏感

18.19 治療呼吸功能衰竭

太沖內關素髎穴,對呼吸功能衰竭者有較好療效。

18.20 治療近視

針刺太沖穴,對青少年近視眼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19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4.
  2. ^ [2]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38-340.
  3.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3.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4.
  7.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38-340.
  8.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9. ^ [9]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9-12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