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

正骨八法 中醫學 推拿學 正骨推拿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uī ná

2 英文參考

massage

3 按摩·推拿

推拿按摩,古稱按蹻[1]。又稱喬摩矯摩等。是醫生用手或上肢協助病人進行被動運動的一種醫療方法[1]推拿具有調和氣血[1],疏通經[1]滑利關節,促進新陳代謝[1],調整臟腑功能,提高抗病能[1],促使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營養狀態等作用[1],廣泛應用於臨牀各科的多種病症中。常用的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掐、搓、搖、㨰、抖等法[1]。常用於關節炎神經痛、軟組織損傷和其他多種疾病[1]。《靈樞·九針論》:“形數驚恐,筋脈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推拿中醫外治療法的一種,以中醫理論特別是經絡理論爲指導強調人體體表通過經絡、穴位內臟之間存在着有機的內在聯繫。內臟有病可以通過經絡反映到體表,對體表經絡穴位進行推拿刺激,也可以通過經絡將治療疾病的“信息”傳達給有病的臟腑,從而發揮治療作用

3.1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有一定的規範動作和技術要領,需具備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常見手法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搖法、㨰(扌袞)法擊法摩法擦法扳法、捍法和一指禪推法等。推拿手法不僅限於用手操作,也可以用腳、前臂肘部,或憑藉專門的推拿器具進行。還可以輔以特製的藥膏如按摩膏、按摩乳冬青油紅花油麻油滑石粉生薑水或其他潤滑劑等介質。

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幾種:

3.1.1 推法

推法是用手指或手掌着力於患者的某一部位,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該手法適用於頭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風散寒、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舒筋通絡的功能

3.1.2 拿法

拿法是以大拇指與其他四指中的任意一指或幾指相對,提拿起身體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一拿一放地交替進行。適用於頸項肩背四肢。其功能開竅醒神、祛風散寒、舒筋通絡等。

3.1.3 按法

按法是用指腹或手掌着力於身體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壓之,並在該處保持一定的壓力停留片刻,隨之稍加揉動。本法常與揉法配合使用。指按法適用於全身各處的穴位;掌按法適用於背腰和四肢。具有通經活絡、緩解痙攣、調理關節功能

3.1.4 摩法

摩法是以手掌附着於人體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環形移動撫摩。多用於腹部,也可用於身體各部位的跌打腫痛較劇者,具有緩止痛、調和氣血、和中理氣、消積導滯的功效。

3.1.5 揉法

揉法是以手指、魚際、掌根及手掌,在病人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做輕揉和緩的旋轉揉動。適用於頭面、胸腹、四肢,具有疏通經絡、消腫散結、化瘀止痛、調中和胃的功效。

3.1.6 擦法

擦法是以掌根大魚際或小魚際着力,在病人較長的一段體表上作快速的來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質,如紅花油、蔥姜水等。該法具有振奮陽氣,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化瘀散結、祛風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3.1.7 搓法

搓法是以兩手掌夾住病人的肢體,相對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動的過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動。該法具有調和氣血、舒筋通絡的作用。多用於四肢,常作爲推拿的結束手法

3.1.8 搖法

搖法是醫者一手抓住患者肢體的遠端,另一手扶住被搖的關節肩關節、腕關節髖關節),以該關節爲支點,作肢體最大範圍的環形往復搖動。具有滑利關節、鬆解粘連、恢復關節功能作用。多用於半身不遂、肢體麻木以及肩周炎等。

3.1.9 捻法

捻法是以拇指與食指、中指食中指相對,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腳趾,作搓揉的動作。具有理筋通絡、滑利關節的功效,多用於半身不遂頸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

3.1.10 點法

指端、指間關節或肘部按壓在患者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漸用力下壓。常用於脘腹部、背腰部和四肢。具有溫通經絡、調理臟腑、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肚腹疼痛四肢疼痛等症。

3.1.11 抖法

點法是以雙手握住病人肢體的遠端,用力作快速、連續、小幅度的上下顫動。具有通經絡、理筋骨、利關節作用。常作爲推拿的結束手法使用。

3.1.12 拍法

拍法是以手五指微曲,形成空心虛掌,稍用力在病人的患處作拍打動作。常用於頸肩、腰背、四肢。具有疏理氣機活血通絡功能

3.2 推拿分類

以操作者的不同,可分爲自我推拿和被動推拿兩大類。自我推拿主要用於保健強身,又可分爲眼保健按摩四肢保健寬胸法、健胃法、安神法十二段錦、鐵檔功等。被動推拿主要用於防治疾病,有小兒推拿正骨推拿指壓推拿氣功推拿一指禪推拿寬喉法等分支。

4 正骨八法之一·推拿

推拿正骨八法之一[1]。是推法拿法的統稱[2]。包括推法拿法[2]。《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推者,謂以手推之,使還舊處也。拿者,或兩手或一手捏定患處,酌其宜輕宜重,緩緩焉以復其位也。”適用於骨折癒合後或其他疾患所遺留的關節等處僵直者[2]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57.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