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形成

急性腦血管病 鍼灸學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神經系統疾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ǎo xuè shuān xíng chéng

2 英文參考

cerebral thrombosis[朗道漢英字典]

cerbral thrombo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erebral thrombo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西醫·腦血栓形成

腦血栓形成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1]。是在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變基礎上,腦動脈主幹或分支動脈管腔狹窄、閉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腦局部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使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出現局竈性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1]

腦梗死(brain infarction)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各種原因所致腦部血管阻塞、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該區域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1]腦梗死腦血管病的最常見類型,約佔全部腦血管病的70%[1]。依據腦梗死的發病機制和臨牀表現,通常將腦梗死分爲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1]

腦梗死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的病因、發病機制、臨牀類型、發病時間等確定針對性、個體化的治療方案[1]。在一般內科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可酌情選用改善腦循環、腦保護、抗腦水腫降顱壓等措施[1]腔隙性腦梗死不宜脫水,主要是改善循環;大、中梗死,如果有腦水腫、顱高壓的徵象時,應積極抗腦水腫降顱壓,防止腦疝形成。在<6小時的時間窗內有適應證者可行溶栓治療[1]

腦血栓形成是指腦動脈管壁血栓,導致腦血液循環障礙、腦缺血或梗死中老年人多見,常見原因爲腦動脈粥樣硬化

發病3~6小時之內患者應儘早轉往有經驗和有條件的醫院治療[1]

3.1 腦血栓形成的診斷

3.1.1 診斷要點

1.中老年患者[1]

2.有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吸菸、動脈粥樣硬化[1]

3.靜息狀態下或睡眠中急性起病[1]

4.病前可有反覆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1]

5.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局竈性神經功能缺損的症狀和體徵,並能與某一動脈供血區功能缺損相一致[1]

6.CT或MRI檢查發現梗死竈可明確診斷[1]

7.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腦血管造影(DSA)可以發現狹窄或閉塞的責任血管[1]

3.1.2 病史及症狀

有長期腦動脈硬化症狀或短暫腦缺血發作史,部分病人有頭暈、肢體麻木乏力等前驅症狀,多在安靜入睡時發病,意識多清醒,常無頭痛噁心嘔吐,發病時血壓多正常或偏高,神經系統局竈性症候與閉塞血管的部位、程度和側支循環狀態等因素有關。病史提問應注意有無上述特點。

3.1.3 體檢發現

常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同向偏盲、失語、精神症狀、排尿障礙及昏迷;也可出現皮質盲、丘腦感覺障礙、共濟失調構音障礙眼肌麻痹吞嚥困難、交叉性癱或四肢癱瘓、閉鎖綜合徵

3.1.4 輔助檢查

少數病人顱內壓增高腦脊液蛋白含量輕度升高;顱腦CT在發病24-48h後可發現低密度軟化竈;腦磁共振血管成像檢查更具優越性,同時可顯示閉塞的二級以上腦動脈;外周血的血流變可有異常;頸部血管及經顱血管超聲多普勒檢查檢測頸部及顱底動脈的病變部位和狹窄程度以及血液流動的異常。

3.2 需要腦血栓形成鑑別的疾病

腦血栓形成應與腦出血腦栓塞、顱內佔位病變鑑別。

3.3 腦血栓形成的治療方案

3.3.1 一般治療

維持生命體徵和處理併發症[1]

注意臥牀休息,加強皮膚口腔、呼吸道及尿便的護理,防治各種併發症,24-48h不能進食者,應予鼻飼流質飲食。

3.3.2 急性期的治療

急性期一般不使用降壓藥,以免使病情發展惡化;可用706代血漿低分子右旋糖酐,活血化瘀中藥複方丹蔘川芎嗪燈盞花素等),改善腦血液循環腦水腫者應用20%甘露醇,10%甘油等;發病6h以內的病人可用大劑量尿激酶100萬u ~200萬u ,溶栓治療;也可應用具有去纖、抗凝、溶栓作用t-PA激活劑(東菱克栓酶10u 靜滴);腦細胞活化劑可應用胞二磷膽鹼輔酶Q10細胞色素C腦復康輔酶A西比靈等;慎用鹽酸罌粟鹼已酮可可鹼鹽酸陪他啶、血管舒緩素及環扁桃脂等擴血管藥物

3.3.2.1 減輕腦水腫、降低顱高壓

腦水腫高峯期爲發病後3~5天[1]

提示可能存在顱內壓增高的以下情況時可以降顱內壓治療:意識障礙逐漸加重、血管主幹閉塞造成的大面積梗死影像學提示中線移位、腦溝飽滿、腦室變形小腦梗死[1]

常用甘露醇0.25~0.5g/kg (1g甘露醇相當於20%甘露醇5ml),每4~6小時1次,每日最大劑量2g/kg;呋塞米10~20mg,每2~8小時1次[1]

3.3.2.2 溶栓治療

在有經驗和有條件的單位進行,針對超早期(發病6小時之內)患者可考慮靜脈動脈溶栓治療[1]。發病3~6小時之內患者應儘早轉往有經驗和有條件的醫院治療[1]

常用藥物尿激酶(urokinase,UK)和重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rt-PA,時間窗要求在4.5小時內)[1]尿激酶常用100萬~150萬IU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200ml,持續靜脈滴注30分鐘,用藥期間嚴密監護患者[1]

3.3.2.3 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血栓的延長及防止堵塞遠端的小血管繼發血栓形成、防止卒中復發並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可選用肝素華法林[1]

華法林口服,初始劑量4.5~6.0mg,三天後根據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m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調整劑量,最初兩週隔天或每天監測INR,穩定後定期監測INR[2]

心房顫動和瓣膜病患者如無禁忌證和合並者應終生口服抗凝藥,但應密切監測凝血功能,治療目標爲國際標準化比值(INR)達到2.0~3.0或凝血酶原時間(PT)爲正常值的1.5倍[2]

普通肝素100mg加入0.9%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一日1次,速度維持在10~20滴/分內,維持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50~70秒[2]

或者低分子量肝素(LWM)4000~5000IU,皮下注射,一日2次,療程7~14天[2]

肝素使用後改爲口服華法林治療[2]

注意:使用抗凝劑應密切監測凝血功能,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劑量[2]

3.3.2.4 抗血小板藥

未行溶栓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如無禁忌證應在48小時之內服用阿司匹林,急性期推薦劑量爲一日1次150~300mg,連用4周後改小劑量口服維持,75~100mg,一日1次[2]。一般不在溶栓後24小時內應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出血風險[2]

其他抗血小板藥物:

雙嘧達莫口服25~100mg,每日3~4次,並聯合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2]

服用阿司匹林過程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仍然頻繁發作、高危人羣或因消化症狀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時,可考慮選用氯吡格雷75mg,一日1次[2]

大多數情況均建議以單藥抗血小板治療爲主,但急性冠狀動脈疾病或近期有支架成形術患者,推薦聯合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2]

3.3.2.5 擴容治療

對於腦血流灌注所致的急性腦梗死可酌情考慮擴容治療,如羥乙基澱粉250~500ml,靜脈滴注,一日1次;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靜脈滴注,一日1次。但應注意可能加重腦水腫心力衰竭等併發症[2]

3.3.2.6 胞磷膽鹼鈉

對於腦卒中所致的偏癱,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急性損傷引起的功能意識障礙,可使用胞磷膽鹼鈉靜脈滴注一日0.25~0.5g,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後緩緩滴注[2]

3.3.3 手術治療

對急性小腦梗塞產生腦腫脹及腦內積水的病人,可急行側腦室引流術或去除壞死組織;對大面積腦梗塞 脫水治療無效者,可行顳肌下去骨瓣減壓術。

3.3.4 恢復期的治療

恢復期病人,應加強功能鍛鍊,體療、針療,預防性用抗血小板聚集製劑。

3.4 腦梗死二級預防

積極處理血管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應用抗血小板藥物、降脂藥物抗高血壓藥、降糖藥等[2]

(1)高血壓:原則是既要有效和持久地降低血壓,又不影響重要器官血流量[2]。具體請參見高血壓病條。

(2)高血脂:他汀類降脂藥不僅能有效降低TCH及LDL水平,還能穩定斑塊,從而減少腦卒中發生[2]。具體請參見高脂血症條。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聯合應用,可降低血漿半胱氨酸水平[2]。一般應以飲食調節爲主,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可考慮應用葉酸(5mg,口服,一日3次)和維生素B6(10mg,口服,一日3次)以及腺苷鈷胺(500μg,口服,一日3次)治療[2]

4 中醫·腦血栓形成

腦血栓形成急性腦血管疾病的一種[3]。指供應腦部的動脈系統中的血栓形成使動脈管腔狹窄、閉塞,導致急性腦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腦組織壞死[3]。多由於動脈硬化或腦動脈內膜炎,加上心力衰竭休克出血、疲勞、睡眠等引起的血壓降低、血流緩慢、血液黏度增加,或血凝固性增高,即可在腦動脈系統內形成血栓[3]

4.1 腦血栓形成的診斷

①常在安靜狀態下發病[3]

②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前數日以至數週有前.驅期症狀,如頭痛眩暈、語言障礙、肢體麻木單癱[3]

③腦局竈體徵根據梗死不同部位而異。如頸內動脈系統以內囊附近病變所致的偏癱、偏盲和偏身感覺障礙最多見;椎動脈系統延髓後外側病變所致的眩暈眼球震顫共濟失調、一側球麻痹、交叉性感覺障礙等最多見[3]

意識多清醒或僅有輕微意識障礙[3]

⑤多見於有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的中、老年人[3]

⑥可作腦脊液檢查、CT檢查及腦血管造影[3]

4.2 腦血栓形成鍼灸治療

4.2.1 急性期

急性期以風池風府承漿人中十宣等穴爲主,針用瀉法,不留針。同時應配合中西藥物積極搶救。

4.2.2 恢復期及後遺症期

內關水溝三陰交主穴極泉尺澤委中輔穴

吞嚥障礙風池廉泉翳風;手指屈曲不能加合谷;失語加金津、玉液

操作上,先取主穴,據症加用輔穴[4]。先直刺內關1.0~1.5寸,用提插捻轉手法(瀉法)1分鐘;繼刺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五分,用雀啄法(瀉法),至流淚眼球溼潤爲度,斜刺(與皮膚呈45°角)三陰交,深1.0~1.5寸,用提插法補法),至下肢抽動3次爲度;分別直刺極泉尺澤委中,深1.0~1.5寸,用提插法(瀉法),至上肢或下肢抽動3次爲度;分別刺風池、翳風針尖喉結,深2.5~3.0寸,採用快速捻轉手法,以吞嚥部麻脹爲度;合谷針尖宜指向三間處,第二掌骨下緣部位,用提插法(瀉法);金津、玉液三棱針點刺[4]

每日可根據症狀,針刺1~2次,不留針。另外,也可採用電針頭針耳針眼針芒針方法來治療[4]

5 參考資料

  1. ^ [1]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84-186.
  2. ^ [2] 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和處方集編委會主編.國家基本藥物臨牀應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82-184.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6.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5.

治療腦血栓形成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