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wèi cǎo

2 《*辭典》:五味草

2.1 出處

滇南本草

2.2 拼音名

Wǔ Wèi Cǎo

2.3 別名

地錦苗(《救荒本草》),金鉤如意草(《滇南本草》),水金鉤如意(《昆明藥植調查報告》),紫繭(《滇南本草》整理本)。

2.4 來源

罌粟科植物五味草全草。6~7月採收。

2.5 形態

一年生草本主根圓錐形。莖直立,高25~50釐米,光滑無毛,纖細。葉互生,2回3出複葉;根生葉的葉柄長達25釐米,莖生葉的葉柄長1~10釐米;小葉片膜質,深3裂.裂片橢圓狀卵形,先端銳或鈍,基部闊楔形;下面具白色粉霜。總狀花序頂生,着生花10~15朵;花柄長5~15毫米;基部具苞片,上部苞片匙狀倒卵形,全緣或3裂,向下漸成葉狀;花紫堇色,長20~23毫米;萼片2,卵形,邊緣具淺尖齒,早落;花瓣4,脊上具翅,基部微癒合,上面1片斜漏斗形,具長圓柱形距,微下彎,距中有1黃色指狀蜜腺;下面1片匙形;側面2片,倒卵形,具長爪;雄蕊2束,每束3枚;雌蕊線形,柱頭扁平,邊緣有8個小突起,宿存。蒴果長角狀,長2.5釐米,全體具細突起。種子黑色,腎形至圓形。花期4~7月。

2.6 生境分佈

生長於林蔭荒地。分佈雲南、四川等地。

2.7 性味

①《救荒本草》:"味苦。"

②《滇南本草》:"味有五,性微寒。"

2.8 功能主治

滇南本草》:"祛風明目退翳。消散風熱肺勞咳嗽發熱肝勞發熱怕冷。走筋絡,治筋骨疼、痰火等症。"

2.9 附方

治眼目生玉翳,或生霧翳,青盲五味草二錢,谷精草一錢,木賊草五分,青葙子五分。煎湯服。(《滇南本草》)

2.10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