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黑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ài yáng hēi zǐ

2 英文參考

Sunspot

3 註解

太陽黑子簡稱“黑子”。太陽光球層上出現的巨大旋渦狀氣流。是太陽活動最明顯的標誌。其溫度比光球低1500℃左右,和光球相比就成爲暗淡的黑斑,故名。1610年伽利略利用望遠鏡觀測到太陽黑子,並於1613年正式命名。黑子有強達幾千高斯磁場,常成羣出現,往往發展成爲兩個具有相反磁極的大黑子,大黑子周圍還有一些小黑子。小黑子的直徑約爲1000公里,大黑子的直徑可達20萬公里,其面積有幾十個地球大。黑子生存時間長短不一,短的只有幾小時,長的可達一年多,多數在幾天到幾十天。太陽黑子出現的多少呈週期性變化,其平均週期約爲11年。大黑子羣出現,地球上往往發生磁暴電離層擾動等地球物理現象。在黑子出現的極值年,太陽活動激烈,它放出的粒子輻射和紫外線等波段的能量比平時增加10倍。這些都對地球生態條件產生一定影響。據有關資料分析,我國大範圍災害年幾乎都發生太陽黑子極值年附近。由於大氣環境的變化,往往流行病發生,如流行性感冒等均出現在太陽黑子的高值年。我國《漢書·五行志》記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公元前28年5月10日),“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這是中國史書第一次黑子雙測記錄,是世界公認最早的正確的太陽黑子記錄,比歐洲早800多年。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