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姊妹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í zǐ mèi

2 概述

十姊妹出自《綱目拾遺》,爲薔薇科薔薇屬植物七姊妹的根及葉。十姊妹味苦、微澀,性平。具有清熱化溼的功效。主治黃疸痞積,婦女白帶

3 十姊妹的異名/別名

七姊妹(《羣芳譜》),姊妹花(《閩南民間草藥》)。

4 十姊妹藥材基原

十姊妹薔薇科薔薇屬植物七姊妹(拉丁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rnea Thory[R.multiflora Thunb. var. platyphylla Thory])的根及葉[1]

5 十姊妹原植物七姊妹的形態

七姊妹又名佛見笑(《綱目拾遺》)、荷花薔薇(《山東樹木志》)、姊妹花(《閩南民間草藥》),爲落葉小灌木,高約2m。莖、枝多尖刺。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通常9枚,橢圓形,先端鈍或尖,基部鈍圓形,邊緣具齒;托葉極明顯。花多數簇生,爲圓錐形傘房花序花粉紅色,芳香;花梗上有少數腺毛;萼片5,花瓣5,重瓣;雄蕊多數;花柱無毛。瘦果,生在環狀或壺狀花托裏面。花期5~6月,果期8~9月。多爲栽培供觀賞[1]

中藥十姊妹的原植物七姊妹

中藥十姊妹的原植物七姊妹(圖出《中藥大辭典》)

6 七姊妹的分佈

各地均有栽培。

7 十姊妹性味

十姊妹味苦、微澀,性平[1]

8 十姊妹的功效及主治

十姊妹具有清熱化溼的功效。主治黃疸痞積,婦女白帶[1]

9 十姊妹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1]

10 選方

10.1 十姊妹黃疸,癖塊方

鮮七姊妹根15~24 g,與豬赤肉60 g同炒後,加紅酒90~120 ml,共煮1h,同午飯或晚飯服,每日服1次。(《閩南民間藥草》)

10.2 十姊妹白帶

十姊妹30 g。水煎服。(《中國民間單驗方》)

11 參考資料

  1. ^ [1]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2.

用到中藥十姊妹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十姊妹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