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體-現實解體綜合徵

精神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én gé jiě tǐ -xiàn shí jiě tǐ zōng hé zhēng

2 英文參考

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 syndrome (F48.1)

3 註解

4 疾病別名

人格解體障礙,depersonalization

5 疾病代碼

ICD:F48.1

6 疾病分類

精神

7 症狀體徵

可表現爲人格解體,或現實解體,或二者兼而有之。

1.人格解體 患者訴述他的情感或內心體驗變得疏遠、陌生,不是他自己的,或已經喪失了。有的患者覺得他的情感和動作好像是別人的,或覺得他像在演戲;有的患者體驗到他的感覺脫離了他的精神活動或軀體,好像是一位旁觀者;有的患者體驗到自己像一個機器人,像處於夢境之中;還有的患者訴述體驗不到自己的情感,或感覺喪失了對自己精神或軀體的支配。患者知道這類體驗是異常的,但持續或出現,無法消除,感到十分痛苦。

2.現實解體 患者訴述周圍環境或特定物體看起來很陌生、變了形、很平淡、毫無生氣、枯燥無味,或者覺得周圍像一個舞臺每個人都在這個舞臺上演戲;可伴有時間或空間知覺的改變。患者的上述體驗如果呈發作性,可伴有頭昏焦慮恐懼,擔心自己會失去理智,或害怕這種現象再次出現。

3.上述兩種臨牀表現同時出現。

8 疾病病因

人格解體可見於腦器質性疾病,如顳葉癲癇,服用致幻劑的人,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焦慮障礙等疾病;表明這類症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人格解體作爲一種原發性精神障礙,其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爲與精神應激因素有關,如戰爭、集中營等可導致精神緊張,較易出現這類症狀。Janet(1903)則認爲這類症狀是由於精神整合功能削弱之後,患者對自身和環境中的客體感覺模糊和不實在所致。

9 病理生理

由於精神病學在整個醫學中發展較晚,也由於本專業自身基礎理論的複雜性,有相當多的常見精神疾病病因和發病機制,包括本病至今尚未闡明。

10 診斷檢查

診斷:人格解體現實解體爲兩種異常的內心體驗,有多種表現形式。臨牀醫師熟悉各種典型或不典型的臨牀表現,對認識本病頗爲重要。由於這類症狀常伴有知覺改變,患者訴述往往不具體,或用詞較爲含糊,可引起誤診。這類患者現實檢驗能力並未受損,自知力存在,常感到痛苦,而迫切要求治療。

實驗室檢查:本病目前尚無特異性實驗室檢查,當出現合併症,如感染等,實驗室檢查顯示併發症的陽性結果。

其他輔助檢查:本病目前尚無特異性輔助實驗室檢查

11 鑑別診斷

需要鑑別的是可出現人格解體現實解體症狀的其他軀體或精神疾病

1.腦器質性疾病 癲癇、腦腫瘤等腦病均可出現本病的症狀。通過病史和體格檢查,可發現腦器質性疾病作爲其原發疾病。

2.精神分裂症抑鬱症 也可出現人格解體現實解體症狀,但都有其原發性精神疾病症狀,可以鑑別。

3.其他神經症性障礙 包括焦慮障礙疑病症強迫症恐懼症等。人格解體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症狀,且往往不佔突出位置,診斷應根據各項診斷標準作出。

12 治療方案

本病的治療有一定困難。支持性心理治療是必要的;向患者解釋這類疾病屬功能性障礙,不會產生嚴重後果;加強自我鍛鍊,增強體質,有助於促進疾病緩解,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森田療法催眠療法也可試用。

藥物治療除針對焦慮、抑鬱,選用苯二氮類或叄環類藥物外,氯氮平對有些病例有效,可以試用。胰島素昏迷治療電抽搐治療、持續麻醉療法、乙醚吸入誘導興奮產生精神發泄作用等治療方法,曾經用於治療本病,均無明顯效果,不宜採用。

13 預後及預防

預後:常突然起病,病程大多持續,遷延難愈,各種治療均見效甚微。部分病例爲間歇性發作病程。

預防:預防精神疾病發生不單單是醫學科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且也是發展社會文化和辦好社會福利事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儘管本病病因、發病機制未臻詳明。根據對許多精神疾病不斷地細緻觀察,形成了一些樸素的觀念。認識到許多精神疾病是人類個體與社會或自然環境互相作用產生的反常結果。在相當不少的情況下,雖然外在條件相似,但根據多年來專業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的觀察研究,揭示了個體特性在疾病發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人們爲防止發生這一類疾病,倡導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使之能夠抵禦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襲。這就是:①培育機體整體,包括腦功能發育,並扶植其經常處於健康狀態,使人的體魄健壯,精神飽滿;②培養個性健康發展並加強鍛鍊,使之與社會環境適應、相統一。

14 流行病學

本病作爲神經症性障礙,在國內、國外均較少見,有關本病的流行學資料有待補充。起病年齡多見於青少年期;40 歲以後起病者甚少見到。女性患者較男性爲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