羥氨苄青黴素鈉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iǎng ān biàn qīng méi sù nà

2 藥品標準

2.1 正式名

羥氨苄青黴素鈉

2.2 漢語拼音

Qiang anbian Qingmeisuna

2.3 標準號

WS-120(X-98)-93

2.4 拉丁文或英文

AMOXICILLINUM NATRICUM

2.5 主要活性成分

(2S,5R,5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羥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雜-1-氮雜雙環(3.2.0)庚烷-2-甲酸鈉。按無水物計算合C16H18N3O6NaS不得少於85.0%。

2.6 性狀

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或無定型粉末;無臭或微臭,味微苦,有引溼性。

在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乙醚中不溶。

取本品,精密稱量,加水溶解製成每1ml中含2.5mg的溶液,依法測定(附錄17頁)比施度爲+240°~+290°。

2.7 鑑別

(1)取本品約2mg,加變色酸2mg,硫酸2ml,在150℃加熱2-3分鐘,即顯深褐色。

(2)取本品約10mg,加水6ml溶解後,加鹼性酒石酸銅試液0.5ml,即顯紫色。

(3)取本品約15mg,加水3ml溶解後,逐滴加試液,開始時溴試液立即退色,繼續滴加試液,產生乳白色絮狀沉澱,溶液呈淡紫色。

(4)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品的圖譜一致。

(5)本品顯鈉鹽的火焰反應(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41頁)

2.8 檢查

鹼度 取1g,加水10ml溶解後,依法測定(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44頁),PH值應爲8.0-10.0。

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 取本品,加水製成每1ml中約含0.1g的溶液溶液應澄清無色;如顯色,與黃色或黃綠色7號標準比色液(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57頁)比較,不得更深;如顯渾濁,與1號濁度標準液(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58頁)比較,不得更濃。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測定法(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55頁第一法)測定,合水分不得過4.0%。

常毒性 取本品,加注射用水製成每1ml中含60mg的溶液,依法檢查(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106頁),按靜脈注射法給藥,應符合規定

熱源 取本品,加注射用水製成每1ml中含25mg的溶液,依法檢查(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106頁),劑量按家兔體重每1kg注射1ml,應符合規定

無菌 取本品約6g,加滅菌水製成每1ml中含10.0mg的溶液,用薄膜過濾法處理後,依法檢查(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109頁),應符合規定

2.9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60m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另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再精密吸取5ml,置25ml量瓶中,加硼酸緩衝液(取硼酸1.24g,加水180ml溶解後,加氫氧化鈉試液調節PH值至9.0,再加水稀釋至200ml)2.5ml與醋酐乙酯溶液(1→50)0.25ml,放置5分鐘後,加咪唑溶液[取苯精製過的咪唑8.25g加水60ml溶解後,加鹽酸液(6mol/l)8.3ml,在攪拌下滴加0.27%二氧化汞溶液10ml,調解PH值至6.8±0.05,用水稀釋至100ml,濾過]至刻度,搖勻,置60℃水浴中,加熱30分鐘,取出冷卻照分光光度法(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24頁),在325nm的波長測定吸收度,另取羥氨苄青黴素三水化合物對照品,按同法測定,計算,即得。

2.10 作用與用途

2.11 用法與用量

2.12 注意

青黴素過敏者禁用。用前需做青黴素鈉的皮內敏感試驗,陽性反應者禁用。

2.13 劑量

肌肉靜脈滴注 一次0.5~1g,一日3~4次。

小兒每日每公斤體重50~100mg,分3~4次給藥。

2.14 標示量

2.15 類別

抗生素類藥。

2.16 製劑

肌肉靜脈滴注 一次0.5~1g,一日3~4次。 小兒每日每公斤體重50~100mg,分3~4次給藥。

2.17 規格

2.18 貯藏

嚴封,在乾燥保存

2.19 有效期

暫定二年。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