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羊跳躍病病毒

病毒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ián yáng tiào yuè bìng bìng dú

2 英文參考

Louping ill virus

3 中文名稱

綿羊跳躍病病毒

4 英文名稱

Louping ill virus

5 分類類型

7 綿羊跳躍病病毒基本特性

跳躍病即綿羊傳染脊髓膜炎,因病羊共濟失調,呈現特異的跳躍步樣,故有此稱,1807年,跳躍病最早報道於蘇格蘭。跳躍發生於蘇格蘭、愛爾蘭、英國北部、法國和蘇聯某些地區。該病由綿羊跳躍病病毒(Louping ill virus)感染引起。

跳躍病毒的直徑約15~20nm。主要存在於病畜的中樞神經系統內,淋巴結脾臟和肝髒中的病毒分佈不規律,發熱時出現於血液中。Doherty等報道,在人工感染的幼倉鼠的小腦細胞內,跳躍病毒經常被包於異常的胞漿膜內,甚至在細胞破潰以後,繼續保持這種狀態。 跳躍病毒凝集雞的紅細胞,在血凝抑制試驗中與其它B羣病毒呈現一定程度的交叉反應,但以同種病毒反應效價最高。Timoney按乙型腦炎抗原製造法將55個跳躍病毒野外分離株製成粗製抗原,測定其抗原性和血凝性,結果雖然全都具有良好的補體結合抗原性,但只不到1/3的毒株具有血凝性。

跳躍病毒的抵抗力不強,58℃在10分鐘內,60℃在2~5分鐘內,80℃在30秒鐘內使其滅活。4℃冰箱保存時,活力不超過2周,但在甘油中可以活存4~6個月。對酸敏感。取病羊腦懸液經絨毛尿囊膜或卵黃囊接種雞胚,病毒能在雞胚中生長,用絨毛尿囊膜接種時可出現散在的痘皰病變。本病毒也能在豬、牛、羊、雞和其它動物的細胞培養物中生長,在HeLa和胎羊腎細胞培養比較容易引起CPE。腦內接種乳鼠可導致感染而死亡。

8 綿羊跳躍病的臨牀表現

跳躍病最易感染2歲以下的綿羊,但與綿羊一起放牧的牛也可能發病。

人對跳躍病毒也有易感性,除實驗室感染外,也曾報道過自然感染病例,例如Reid等報道3個跳躍病輕症腦炎病例,曾從其中2例分離病毒。猴和人可能發生飛沫感染

綿羊的潛伏期爲6~18天。典型病例呈雙相體溫曲線,或稱雙相病期。

第一病期的特點是高熱達41~42℃,同時呈現高效價病毒血癥,病羊精神萎頓。經1~2天,體溫下降,症狀減輕,但在第5天左右發生第二次體溫升高,亦即第二病期,此時病畜發生神經症狀,共濟失調肌肉震顫,痙攣,最後麻痹,這類病例大多死亡。倖存者常有四肢麻痹等後遺症。但許多病例呈不顯型經過,病羊在發生第一次體溫升高後迅即康復

牛的症狀與綿羊類似,但較緩和,死亡率不高。人和羊一樣,也可能出現雙相體溫曲線,嚴重病例發生腦膜炎症狀。病變主要是在中樞神經系統,呈現病毒性腦膜腦炎的特徵性變化:神經細胞,特別是小腦浦肯野氏細胞變性血管周圍出現單核細胞和少數多形核細胞構成的浸潤竈——血管套。延腦和脊髓中也有嚴重的神經細胞變化。腦膜充血

除綿羊、牛和人以外,腦內注射跳躍病毒於馬、豬、狗、猴、大鼠,均可使其發生實驗感染。其中以小鼠最爲敏感,不僅腦內接種,其它接種途徑,例如腹腔內、鼻內和皮下接種,均能使其發病,特別是乳鼠。給8日齡幼倉鼠作腹腔內接種,可以使其發病致死。剖檢瀕死倉鼠,可見小腦細胞壞死,而且幾乎所有的小腦細胞內都含有病毒。幼羊在皮下接種後,大約只有半數發病,但如在皮下注射病毒後的第3天腦內注射滅菌澱粉,可使發病率提高到100%。在人工感染的綿羊,腦幹脊髓中的病毒最多,神經細胞壞死也最明顯。

9 綿羊跳躍病病毒傳播

蓖子硬蜱(Ixodes ricinus)是自然界跳躍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和病毒貯存宿主跳躍病暴發於初夏,中夏時下降,再在初秋上升,這與蜱的活動相符。蜱的幼蟲吸入羊血後,當其長成爲稚蟲時,依然保持感染性。稚蟲期遭受感染時,則當其長成爲成蟲時仍舊保持感染性。

10 綿羊跳躍病病毒的治療和預防

跳躍病具有堅強的病後免疫力,尚未有二次發病的報道。恢復動物和注射疫苗動物的體內具有中和抗體、血凝抑制抗體補體結合抗體補體結合抗體的維持時間不長。

目前應用福爾馬林滅活感染綿羊腦、鼠腦和雞胚製備疫苗,給綿羊、牛以及實驗室工作人員作免疫注射。Brotherstone等報道一種油佐劑滅活疫苗,一次注射即可使動物產生一年以上的免疫反應。將已接種過疫苗的羊放入自然疫區,完全獲得保護,而同樣放入的未接種的對照羊,29%因跳躍病而死亡。在疫苗注射後一年,還可使免疫母羊所產的羔羊獲得足夠強度的母體免疫力。由於哺乳羔羊由免疫母體初乳中獲得抗體,故在羔羊斷乳後注射疫苗,可獲最好效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