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山堂類辯》

清 張志聰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針經》論

靈樞》古名《針經》,《隋書·經籍志》謂之《九靈》,唐·王冰改爲《靈樞》,蓋亦有所本也。其中論臟腑陰陽雌雄配合,精神氣血,生死原流,營衛之經行出入,經脈之終始循環三陰三陽有血氣之多少,手經足經分尺寸之短長;五臟五行之氣外合皮肉筋骨,四方四時之令內通肺腎心肝;十二經脈合地之十二經水十一臟腑應天之六律五音;天地日月配形身之上下,人與天地參也;生長收藏隨寒暑之往來,而人亦應之。脈隨呼吸,應周天之二十八宿;營隨衛轉,合晝夜之百刻陰陽,十二經中,分是動所生之病證;五臟脈法,有緩、急、滑、澀之提綱;論五臟神,內舍五情五志;分五形人,外具五色五音;察面王即知臟腑之兇吉,審形氣便知壽命之短長。論氣之陰陽清濁,有順有逆;味之酸、辛、甘、苦,有忌有宜。論內傷之病,分別陰陽喜怒外感之疾,各有部署形層。百病之起,有寒、熱、虛、實;湯液之法,有補、瀉、溫、涼。其間義理精微,不能盡述。苟非生知睿聖,焉能洞察隔垣?誠三才之原始,實醫學之上乘,後世視爲《針經》而忽之!醫者能明正氣之生始出入,而後知邪病之虛實淺深,舍根本之大道,而反循末務,設遇盤根錯節,靡不意亂心迷,若能潛心此經,自然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