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明理論》

宋 成無己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梔子豉湯方

內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爲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治傷寒之妙。雖有變通。終不越此數法也。傷寒邪氣自表而傳裏。留於胸中。爲邪在高分。則可吐之。是越之之法也。所吐之證。亦自不同。如不經汗下。邪氣蘊鬱於膈。則謂之膈實。應以瓜蒂散吐之。瓜蒂散胸中實邪者也。若發汗吐下後。邪氣乘虛留於胸中。則謂之虛煩。應以梔子豉湯吐之。梔子豉湯。吐胸中虛煩者也。梔子味苦寒。內經曰。酸苦湧泄爲陰。湧者吐之也。湧吐虛煩。必以苦爲主。是以梔子爲君。煩爲熱勝也。湧熱者。必以苦。勝熱者。必以寒。香豉味苦寒。助梔予以吐虛煩。是以香豉爲臣。內經曰。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所以爲治。根據而行之。所謂良矣。梔子(君十四枚擘)香豉(臣四合綿裹)上二味。以水四升。煮梔子。取二升半。去渣內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快吐者。止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