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集註》

清 張志聰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寒熱第七十

黃帝問於岐伯曰。寒熱瘰。在於頸腋者。皆何氣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痿寒熱之毒氣也。留於脈而不去者也。此承上章之義。而論足少陰水火焉。寒熱者。先天水火之氣。水火者。精氣也。以上數章。論後天所成之身形。及水谷所生之血氣。有盛有虛。爲癰爲積。上章論少陰所生之氣。上出於會厭而發於音聲。所藏之精。上通於任脈以濡空竅。然有正氣。則有邪淫。如寒熱之毒氣。下藏於髒。上通於頸腋之間。留於脈而不去。則爲瘰者。此腎藏先天水毒也。天開於子。天一生水。其毒在外。故名曰鼠。夫頸腋之脈。少陽之脈也。少陽乃初陽之氣。生於先天之水中。少陽腎臟經氣相通。故本經少陽屬腎。愚按、本經凡論刺論疾。其中暗合天地陰陽之道。及血氣之生始出入。蓋欲使學人知邪病之所由生。則知正氣之所出入。若能觸類旁通。斯得聖人之微義。黃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之本。皆在於髒。其末上出於頸腋之間。其浮於脈中。而未內着於肌肉。而外爲膿血者易去也。黃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謂從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審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來以去之。其小如麥者。一刺知。三刺而已。此言陰髒之毒氣。傳於腑陽。而外出於末者。可刺而易已也。夫髒爲本。脈爲末。其毒在髒。而上出於頸腋之間。其浮於脈中而外爲膿血者。此毒氣出於末而從脈潰。故易已也。未內着於肌肉者。未轉及於陽明也。故從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之毒。審按其所出之道路以予奪之。徐往徐來。以引去之。其小如麥者。毒之輕微者。可一刺知。三刺而已。此章與素問集註第六十篇之骨空論合參。其大義曉然矣。徐振公曰。手厥陰少陽。皆與腎合。陰髒之毒。出於腑陽。故爲易治。若傳於厥陰之髒。故爲不治之死證矣。黃帝曰。決其生死奈何。岐伯曰。反其目視之。其中有赤脈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而死。赤脈不下貫瞳子。可治也。夫腎藏天一之水。地二之火。此先天始分之兩儀也。少陽厥陰之氣。皆出於腎。厥陰之氣。上舍於心下包絡。而爲有形之一髒。包絡主脈。而代君行其血焉。少陽之氣。遊行於上中下。出入於肌腠。歸於中焦之部署。而爲有形之一腑。與心主包絡之相合也。是厥陰少陽形髒。在於心下中焦之部分。而二氣皆本於腎臟之所生。瞳子者。水髒之骨睛也。赤脈從上而下貫瞳子者。水髒之毒氣。上交於包絡之火髒。火髒之毒氣。復下交於水髒之骨睛。此爲陰陽交者死不治。蓋毒氣在於陰陽之髒內往來。不能出於末而從脈潰。故爲不治之惡疾也。夫天一地二。合而爲三。一脈一歲死者。水髒之毒甚也。二脈二歲死者。水髒之毒。傳之於火髒也。三脈三歲死者。毒氣分於二歲之間也。蓋毒之專者重。故死之速。分者死之遲也。一脈半者。一二之間也。二脈半者。二三之間也。夫人秉先天水火而成此形。有感於正氣。必協於邪淫。是以痘毒發原在腎。先天之火毒也。瘰者。先天水毒也。蓋火有毒而水亦有毒。但火毒多而水毒少也。仇汝霖曰。心包絡陽髒。陰傳於陽。而不復下交於陰者。尤爲可治。故復曰赤脈不下貫瞳子者可治也。聖人救民之心甚切。醫者可輕忽而待其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