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引流法

手術 醫療技術名 骨科手術 慢性骨髓炎手術處理 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手術名稱

灌注引流療法

3 分類

骨科/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慢性骨髓炎手術處理

4 ICD編碼

77.1001

5 概述

灌洗引流療法慢性骨髓炎病竈清除術後的基本治療方法,也是急性骨髓炎引流術後的主要治療方法。其作用是在傷口閉合條件下,將骨腔中的炎性滲出物、積血持續引流出來,並可連續注入抗生素,提高局部滅菌藥物濃度,以控制治療骨髓炎,使傷口一期癒合。

6 適應

灌注引流療法適用於:

1.慢性骨髓炎病竈清除術後殘留死腔。

2.病竈清除後肌瓣充填,尚殘留部分死腔。

3.病竈清除肌瓣充填後。

4.急性骨髓炎鑽孔引流或開窗引流後。

7 手術步驟

1.於病竈清除或肌瓣充填後,取2根硅膠管或塑料管。入管直徑不能小於2mm,以免被血凝塊堵塞,出管口徑不少於5mm。2管伸入骨腔內部分側壁上各剪3~6個側孔以減少堵塞機會。將2管的一端並排平行置骨腔處,入管及出管的另一端,則分別由骨槽的近遠端引出體外,並用縫線固定於皮膚上,以防灌注引流管脫出。皮膚切口應逐層嚴密縫合,以防漏液,或將深淺層組織一齊縫合(圖3.11.2.3-1,3.11.2.3-2)。

2.縫合皮膚後,即從進管注入生理鹽水,觀察並記錄出管液體流出之速度及量,應當進入與流出量相等,如有皮膚切口漏液或流出不暢,則應探查該管是否有扭曲或折彎,給以調整,至注入及流出均通暢爲止,將進、出管外端無菌夾閉包裹,切口用敷料包紮,打石膏託,回至病房。進管連接於沖洗吊瓶,出管連接無菌瓶或負壓吸引管。

3.灌洗治療  自術後即開始灌洗治療。

(1)用藥:選用術前藥敏試驗敏感藥物。常用青黴素80萬U,氯黴素卡那黴素0.5g,慶大黴黴素8萬U,可任選一種溶於1000ml生理鹽水中。

(2)灌洗液量:將以上抗生素生理鹽水置入吊瓶由進入管滴注,24h總沖洗量爲2000~3000ml。視流出液混濁情況而定。早期衝出液較混濁時、沖洗液宜多些,後期炎症控制滲出液很少,沖洗液清亮,則沖洗量減少。

(3)灌洗方法:24h維持滴注,爲防止引流管堵塞,可每隔3h,將滴注速度加快沖洗1次,以衝出積血塊或蛋白凝塊。

(4)灌洗時間:灌洗治療維持至少2~3d以上,2周以上炎症控制的表現有:體溫正常,局部無炎症表現,沖洗液清亮,沖洗液培養無細菌生長以及血沉下降。此時可以先拔除進入管,觀察出管1~2d,如無多少液體流出,則拔除出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