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子

中藥材 殺蟲 祛風燥溼 中醫學 解毒殺蟲燥溼止癢藥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fēng zǐ

2 英文參考

Hydnocarpus anthelminticu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大風子

3 中醫大辭典》·大風子

大風子中藥名,出自《本草衍義補遺》[1]

4 別名

大楓子[1]

5 來源及產地

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icus Pier.等的成熟種子。主產越南、泰國。我國雲南、臺灣、廣西等地有栽培。[1]

6 植物形態

喬木。葉互生,葉片薄革質,長橢圓形,具側脈7~8對,細脈網狀,兩面均凸出。花單性異株;總狀花序腋生;雄花密集,萼片4,花瓣4,腎狀卵形,邊緣具睫毛雄蕊多數,花絲粗厚;雌花較雄花稍大,退化雄蕊多數,子房卵圓形,密生黃色茸毛,1室,有5側膜胎座,幾無花柱,柱頭3。漿果球形,密被褐色毛,1室,有5側膜胎座,幾無花柱,柱頭3。漿果球形,密被褐色柔毛。種子30~40,略呈三角形。花期4~9月,果期5~10月。生於山地疏林的半蔭處及山地石灰巖林中。

7 採製

夏季採取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曬乾去油

8 性狀

種子略呈四面體,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長1~2cm,寬0.5~1cm。表面灰黃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數隆起的縱脈紋,種臍位於種子的一端。種皮硬而脆,易碎。種仁不規則長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細皺紋;胚乳黑棕色,子葉心臟形稍尖,色較淺。

9 性味歸經

辛,熱,有毒。入肝、脾、腎經[1]

10 功能主治

祛風燥溼,攻毒殺蟲[1]

1.治麻風。內服:1.5~3g,入丸、散用[1]

2.治楊梅毒瘡,疥癬,手背皴裂,神經性皮炎,水田皮炎[1]

11 用法用量

搗敷;或研如泥,去油,以麻油調敷[1]

12 使用注意

本品內服易引起頭痛頭暈噁心嘔吐中毒症狀,不宜久服[1]

13 化學成分

大風子油:外用塗擦治疥、癬。種子含多量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爲大風子油酸、次大風子油種子含異葉大風子腈苷等[1]

14 藥理作用

大風子油有抗麻風、抗結核作用,但對機體組織均有刺激性,毒性較大。大風子水浸液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有抑制作用[1]

1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