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層體溫

生理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iǎo céng tǐ wēn

2 註解

人體的外周組織即表層,包括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等的溫度稱爲表層溫度(shell temperature)。表層溫度不穩定,各部位之間的差異也不大。在環境溫度爲23℃時,人體表層最外層的皮膚溫,如足皮膚溫爲27℃,手皮膚溫爲30℃。軀幹爲32℃,額部爲33-34℃。四肢末稍皮膚溫最低,越近軀幹、頭部,皮膚溫越高。氣溫達32℃以上時,皮膚溫的部位差將變小,在寒冷環境中,隨着氣溫下降,手、足的皮膚溫降低最顯著,但頭部皮膚溫度變動相對較小。

皮膚與局部血流量有密切關係。凡是能影響皮膚血管舒縮的因素(如環境溫度變化或精神緊張等)都能改變皮膚的溫度。在寒冷環境中,由於皮膚血管收縮,皮膚血流量減少,皮膚溫隨之降低,體熱散失因此減少。相反,在炎熱環境中,皮膚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加,皮膚溫因而上升,同時起到了增強發散體熱的作用。人情緒激動時,由於血管緊張度增加,皮膚溫、特別是手的皮膚溫便顯著降低。例如手指的皮膚溫可從30℃驟降到24℃。當然情緒激動的原因解除後,皮膚溫會逐漸恢復。此外,當發汗時由於蒸發散熱,皮膚溫也會出現波動。

機體深部(心、肺、腦和腹腔內臟等處)的溫度稱爲深部溫度(core temperature)。深部溫度比表層溫度高,且比較穩定,各部位之間的差異也較小。這裏所說的表層與深部,不是指嚴格的解剖學結構,而是生理功能上所作的體溫分佈區域。在不同環境中,深部溫度和表層溫度的分佈發生相對改變。在較寒冷的環境中,深部溫度分佈區域較縮小,主要集中在頭部與胸腹內臟,而且表層與深部之間存在明顯的溫度梯度。在炎熱環境中,深部溫度可擴展到四肢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