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溫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ào wēn bìng

2 註解

鮑溫病是一種皮膚原位癌,好發於40歲以上患者,男性多於女性。長期日光照射可能是重要誘發因素,有些患者和接觸砷有關。其他如長期接觸煤焦油病毒感染、摩擦或損傷都可爲誘因。本病早期診斷,及時手術切除是治療之關鍵。

3 臨牀表現

1.皮損單發或多發,初起爲紅色丘疹,逐漸擴大或互相融合,外形不規則稍隆起的斑塊,表面有鱗屑或痂;

2.強行剝離痂皮露出顆粒狀乳頭狀溼潤面,可形成潰瘍

3.皮損好發於軀幹、四肢或面部,發生於龜頭、女陰肛門口腔的損害,稱增殖性紅斑

4.約10%的患者可發展爲鱗癌,或合併內臟腫瘤,少數或區域淋巴結轉移

4 診斷依據

1.40歲以後,日光暴露部位或非暴露部位出現上述改變的皮損病程慢性,進展緩慢;

2.生活或工作環境有接觸含砷物質的可能性;

3.組織病理:表皮細胞排列紊亂、形態不典型,可見瘤巨細胞、異常分裂和個別角化不良細胞

5 治療原則

1.首選手術治療(Mohs手術效果最好);

2.皮損較小,可用冷凍治療

3.不宜採取手術治療的患者和部位可行淺層X線治療;

4.局部化療,適於老年患者或不宜手術的部位,常用5%5-氟尿嘧啶軟膏外用。

6 用藥原則

本病爲皮扶原位癌,應首先手術治療。5-氟尿嘧啶外用只適於老年患者或不能接受手術或其他物理治療的患者

7 輔助檢查

1.單純鮑溫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爲主;

2.疑有內臟惡性腫瘤者,檢查專案可包括“A”、“B”和“C”。

8 療效評價

1.治癒:治療後,腫瘤全部消失,無合併症及復發;

2.好轉:治療後,腫瘤基本消失,需繼續觀察隨訪;

3.未愈:經治療腫瘤未消失,或有明顯併發症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