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ck病

疾病 乳頭瘤空皰病毒性皮膚病 病毒性皮膚病 皮膚科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eckbìng

2 英文參考

oral focal epithelial hyperplasia

3 概述

口腔竈性上皮增生由Heck於1961年首先報道,又稱Heck病,1965年由Archard命名。主要發生在印度、北美、南美和格陵蘭的愛斯基摩人,多見於美國印第安人,爲一種少見的過度增生良性口腔粘膜疾病。多發生兒童,成人也可發病。現已確定口腔竈性上皮增生發生與HPV-13、HPV-32有關。其特點爲口腔黏膜多發性高起性疣樣損害。脣、頰粘膜、舌、齒齦爲好發部位,皮損爲多發性白色或淡紅色丘疹結節,表面光滑或呈乳頭狀,多個丘疹可融合成大的斑塊,無自覺症狀,皮損數月或數年後可自行消退。常呈小範圍局部流行,個別報道有家族傾向。

5 英文名稱

oral focal epithelial hyperplasia

8 ICD號

B08.8

9 流行病學

口腔竈性上皮增生由Heck於1961年首先報道,又稱Heck病,多見於美國印第安人,其他人種亦有發現,爲一種少見的過度增生良性口腔黏膜疾病。常呈小範圍局部流行。

10 口腔竈性上皮增生病因

有些學者在皮損部位發現核內顆粒,其大小形狀與HPV相一致,且有人確定此病毒是HPV-1,但亦有人認爲與遺傳有關。現已確定口腔竈性上皮增生發生與HPV-13,32有關。

11 病機

現已確定口腔竈性上皮增生發生與HPV-13,32有關,而且此類病毒感染口腔感染陰道皮膚病毒同樣可感染口腔,HPV-6,11,16亦曾發現於口腔疣樣病竈。

12 口腔竈性上皮增生的臨牀表現

口腔竈性上皮增生多見於兒童口腔內可見有多發、柔軟、白色、散在的丘疹結節和疣樣損害,直徑2~4mm,皮疹亦可互相融合,好發於脣、舌、齒齦及頰部,病程慢性,常可自然緩解。

13 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爲棘層肥厚,表皮突增厚及延長,整個上皮見有散在性細胞空泡化,染色淡的地區,這種空泡細胞表皮上部明顯,但亦可延伸到增寬的表皮突內,而基底細胞層無空泡形成,某些空泡形成,某些空泡化細胞見有雙核。

14 口腔竈性上皮增生的診斷

根據其多發融合丘疹性損害、發生部位及慢性進展特點,診斷不難。

15 口腔竈性上皮增生的治療

口腔竈性上皮增生無特效治療,以對症處理爲主。維A酸類局部或全身用藥可能有效。個別增生較快的結節可用冷凍、激光或手術切除,並送病理檢查

16 相關藥品

維A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