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

性傳播疾病性陰道炎 疾病 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婦科 陰道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是指婦女感染絲念珠菌引起外陰陰道炎,主要表現外陰瘙癢灼痛,嚴重時坐臥不安、尿急、尿頻等,一般症狀較輕或中等,每年發生率<4次,多見於婦女,兒童也可發病,是女性生殖感染常見炎症性疾病。

世界上共有10萬~50萬種真菌,但是其中僅有約100種對人類致病。臨牀真菌按其所致疾病的症狀和體徵進行分類,DYMD系統(皮膚真菌酵母菌真菌)這一分類模式已得到公認,是以組織發生學、生理學形態學特徵爲基礎,將真菌分類爲類酵母菌酵母菌)和絲狀真菌,又進一步按其組織親和性分別將它們分爲皮膚真菌真菌。對婦產科醫生來說,不同種類的真菌醫學相關性大不相同,迄今未發現由真菌引起的婦科疾患,由皮膚真菌引起的外陰及其周圍的皮膚感染也極少見。婦產科臨牀所見的真菌感染大多爲白假絲酵母菌屬的酵母菌所致。

陰道內定居的酵母菌有白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薔薇色假絲酵母菌釀酒假絲酵母菌、克柔假絲酵母菌、季以蒙假絲酵母菌等。引起人類假絲酵母菌病主要是白假絲酵母菌,佔80%~90%,已鑑別有200多種白色假絲酵母菌,所有菌株似乎均具有寄居或引起陰道炎的同等能力。隨着時代的變遷,假絲酵母菌耐藥的增加,其菌種發生改變,白假絲酵母菌在外陰陰道炎中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其他假絲酵母菌所致的外陰陰道炎增加。所以,婦產科學中原稱的白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似太絕對和肯定,目前稱爲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爲宜,但菌種仍以白假絲酵母菌爲主。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吳紹烈教授在1998年醫學真菌學研討會上報道了“中國致病真菌10年動態流行病學研究”,指出白假絲酵母菌從1986年的第5位躍居1996年的第2位,近光滑假絲酵母菌也躍居第8位,其他假絲酵母菌也明顯上升至第4位,還指出在21世紀,白假絲酵母菌和其他酵母菌有後來居上趨勢。這也提示婦產科學中假絲酵母菌感染問題應引起臨牀醫師的重視。

治療假絲酵母菌感染首先應消除誘因:若有糖尿病應給予積極治療。及時停用廣譜抗生素雌激素皮質類固醇激素。勤換內褲,用過的內褲、盆及毛巾均應用開水燙洗。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治療有局部用藥、全身用藥及聯合用藥(口服加局部)等。選擇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真菌藥物;根據患者的臨牀分類,決定療程的長短。

3 英文名稱

simple candidiasis of vulva and vagina

5 分類

婦科 > 陰道疾病 > 性傳播疾病性陰道炎 > 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6 ICD號

N77.1*

7 流行病學

單純性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菌外陰陰道炎是婦女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其發病遍及全球。國外資料顯示,約75%婦女一生中至少患過1次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其中40%~50%經歷過1次復發。大致有<5%成年婦女有頑固性的外陰陰道炎的反覆發作。10%左右的婦女陰道內有此菌寄生而無明顯症狀抗生素的應用使陰道和外陰假絲酵母菌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現已知約20%正常健康育齡婦女陰道內有白假絲酵母菌寄生,但因量少而不足以致病,只有當陰道局部環境出現變異陰道寄生的假絲酵母菌纔有可能轉化爲致病菌,從而導致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

真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微生物,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存在形式,在其腐生期,它們可以存在於死亡的生物體中,比如生活在土壤中作爲寄生菌。酵母菌通常作爲人體暫時存在的菌羣,例如在消化系統中就是這種角色,在這種環境微生物宿主之間存在一種平衡。同樣陰道酵母菌定居,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被視爲非生理性的,因爲它增加了陰道真菌的個體易感性。酵母菌和類酵母真菌也普遍存在,主要存在於有糖存在的潮溼環境,如成熟果實、水果和奶及奶製品中,這樣微生物可通過食物進入人體,所以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是與婦科最相關真菌的種類的攜帶者,也就是說,上述均是假絲酵母菌的主要攜帶者。

國內調查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也是女性生殖感染的常見炎症性疾病,尤其是在性亂組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可爲非性亂組的3倍。

新生兒感染發病率爲生後2~4周,可影響10%的健康新生兒早產兒低體重兒的感染率更高,因其免疫系統發育成熟,保溫箱內的特別監護,提供了適宜的酵母菌生長環境

8 病因

在假絲酵母菌中,80%~90%病原體爲白假絲酵母菌,10%~20%爲光滑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等。酸性環境適宜假絲酵母菌生長,有假絲酵母菌感染陰道pH值多在4.0~4.7,通常<4.5。白假絲酵母菌雙相菌,有酵母相及菌絲相,酵母相爲芽生孢子,在無症狀寄居及傳播中起作用,菌絲相爲芽生孢子伸長成假菌絲,侵襲組織能力加強。假絲酵母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至60℃1h即死亡,但對乾燥、天光、紫外線及化學制劑等抵抗力較強。

白假絲酵母菌條件致病菌,10%~20%非孕婦女及30%孕婦陰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極少,呈酵母相,並不引起症狀。只有在全身及陰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尤其是局部細胞免疫力下降,假絲酵母菌大量繁殖,並轉變爲菌絲相,才引發陰道炎症狀。

8.1 產科範圍內假絲酵母菌感染的多種因素

(1)女性生殖器解剖特點:女性內外生殖器相通,與外界接觸密切,易與病原體接觸,女性生殖道的自我防禦機制易受多種因素的作用而被破壞。

(2)女性內分泌變化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可影響陰道pH值,能影響假絲酵母菌的寄居、發芽蛋白酶菌落轉換等而致發病。

(3)假絲酵母菌,尤其是白假絲酵母菌是一種芽生酵母菌,廣泛分佈土壤醫院環境,並可經塵埃污染用品、食品。正常人帶菌以口腔最高,約80%,其次是腸道約50%,陰道20%~30%,皮膚2%,咽部1%~4%,當假絲酵母菌與機體的共生平衡狀態遭到破壞,即可局部大量生長繁殖,引起皮膚、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絲酵母菌病,結合女性生殖器解剖特點,與肛門臨近,又因正常人腸道內假絲酵母菌帶菌率高,故女性也易致病。

(4)女性內外生殖器菌羣複雜,健康婦女陰道內有數十種微生物,影響陰道正常菌羣乳酸桿菌陰道發揮自淨作用,改變陰道pH值,易致菌羣失調,使乳酸桿菌和其他革蘭陽性菌及厭氧菌的檢出率降低,而白假絲酵母菌的檢出率明顯增高,導致菌羣失調而易發病。

(5)女性特有的妊娠分娩、性交、免疫功能降低等致發病或交叉感染

(6)衣着和婦女衛生用品的影響:緊身,不透氣的衣褲常可導致外陰、陰道等特殊部位潮溼和溫度增高,黏液浸漬,改變環境而致病。

(7)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甚至濫用,使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感染明顯增加。

(8)母體感染易致分娩時經產道污染新生兒,使新生兒發生鵝口瘡尿布疹紅臀)、眼、耳,頭顱、腋窩等皺褶或其他皮膚部位的感染。若爲早產兒低體重兒、小樣兒等更因本身免疫功能不健全,又因此類嬰兒分娩後之最初常在保溫箱內度日,又常通過各種管道治療,溫度、溼度和管道留置較久均是此類嬰兒易患假絲酵母菌感染

綜上所述,婦產科中假絲酵母菌感染是一個常見而不可忽視的疾病。

8.2 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誘發因素

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誘發因素很多,包括易使假絲酵母菌毒力增強因素和降低局部防禦機制的有關因素二大類。

8.2.1 假絲酵母菌毒力增強因素

包括妊娠糖尿病、外源性激素雌激素,皮質激素)、緊身合成的內衣褲、偏嗜甜食、菌落轉換等。

妊娠妊娠後體內激素發生變化,特別是胎盤形成後,雌激素水平較高,導致一個高糖含量的陰道環境,爲假絲酵母菌生長和繁殖提供了良好而充分的碳素來源,已證實在假絲酵母菌的胞液中有可與雌激素結合的雌激素受體雌激素具有促進假絲酵母菌形成假菌絲的能力,以致假絲酵母菌毒力增強。臨牀上也以妊娠3個月胎盤形成後,雌激素水平最高的妊娠晚期發病爲多,且症狀嚴重,臨牀治療效果也遠低於非妊娠期發病的婦女。

②口服避孕藥:在使用雌激素含量高的口服避孕藥後,假絲酵母菌陰道內的寄居率升高,其機制也與妊娠期的發病機制相同。臨牀同樣發現,服用低雌激素含量的口服避孕藥者,幾乎不引起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的增加。

糖尿病糖尿病婦女假絲酵母菌陰道內寄居是很常見的,糖尿病患者合併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危險性增加。糖尿病患者反覆發作假絲酵母菌陰道炎,可能是陰道分泌物中含糖量也高,直接誘發假絲酵母菌生長。臨牀上如遇頑固性假絲酵母菌陰道患者,必須做糖耐量試驗。一般認爲對糖尿病患者單純飲食限制並不能控制假絲酵母菌陰道炎。

④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時間較長或量較大,易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菌羣失調,使假絲酵母菌易於生長繁殖而致病。

⑤緊身衣着:常穿緊身衣褲,尤其吸溼和透氣性不良的合成、尼龍衣褲或長期穿緊身牛仔衣褲,常可導致外陰和陰道局部組織潮溼和溫度升高,黏膜浸漬,加以摩擦損傷可能改變陰道內環境而誘發外陰陰道炎症。曾有對無症狀正常婦女隨機指定穿緊身褲或寬鬆吸溼性好的衣褲進行比較,歷時2個月後,發現前者陰道內假絲酵母菌陽性率高於後者(Beed BD,1992)。

⑥婦女衛生用品:婦女衛生所用商業性沖洗器、噴香的廁所用紙、婦女衛生消毒器月經紙墊等對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發生作用,其原因是引起交叉感染消毒不嚴或本身已有假絲酵母菌感染等,也可改變陰道環境而促使無症狀的寄居,轉變爲症狀性外陰陰道炎的發生

⑦在未氯化過的池塘游泳或即使氯化過的游泳池中游泳,但因游泳池的健康檢查不嚴,或公共廁所坐坑上常有假絲酵母菌浸漬,引起交叉感染等。

⑧此外還有營養過度、營養不良植入導管、惡性腫瘤、酗酒、吸毒,腹部手術也爲白假絲酵母菌感染的危險因子。

⑨偏嗜甜食和奶製品,食用發黴水果等。偏嗜甜食係指超過常人的甜食的喜愛,致血糖陰道細胞和分泌物中糖含量增多,有利假絲酵母菌生長和繁殖。奶製品中本身也易假絲酵母菌增多,發黴水果中假絲酵母菌也增多,進入腸道污染外陰等,也易發病。

8.2.2 降低局部防禦機制的有關因素

抗生素: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常在長期使用抗生素過程中或在治療後發病。無論口服或胃腸外或局部使用抗生素均有類似情況,雖然任何抗微生物藥物者會引起此病。但最常見的抗生素四環素(國內已淘汰,國外仍用)、氨苄西林和頭孢類抗生素等均易加重症狀或促使發病。因爲使用抗生素主要在殺滅陰道致病菌的同時,也導致了陰道內的菌羣失調,使正常菌羣減少,削弱了正常菌羣酵母菌抑制能力。在陰道內的微生態環境中,當乳桿菌減少時,酵母菌就會大量繁殖和發芽陰道內寄居率大約由10%上升到30%。同樣抗生素也能直接誘發刺激假絲酵母菌生長繁殖。

抗生素不僅會使陰道內的菌羣失調,也同時會減少腸道內的正常菌羣,使腸道內的酵母菌大量生長繁殖。

②性生活: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患者在未治癒前宜暫停性生活,如果期間性生活,男方也採用避孕套爲宜。因爲性生活是否相互傳播假絲酵母菌陰道炎有不同意見,但如下事宜應引起注意和重視:

A.男性?頭、包皮和冠狀溝以及陰囊皺褶部位均有假絲酵母菌感染,可引起假絲酵母菌性?頭炎(甚至?頭破潰)、陰囊炎、包皮炎等。不採用保護性措施性生活易傳播給女方。因爲15%~18%的男性生殖器假絲酵母菌培養爲陽性。?頭炎是配偶患假絲酵母菌陰道感染或無症狀真菌陰道傳播而來。

B.男性上述部位有假絲酵母菌感染,通過口交者,使女方口腔內假絲酵母菌感染也增加。

C.女方陰道內有假絲酵母菌感染時,不採用保護性措施性生活,使男性陰莖假絲酵母菌感染。常見陰莖短暫性皮疹、紅斑、瘙癢和燒灼感等症狀,在無保護性性生活後數分鐘或數小時發生。若性生活後即行淋浴後症狀可自行減輕或消退

D.男性生殖器假絲酵母菌陽性的女性伴侶,其陰道假絲酵母菌陽性率較男性生殖陰性者女性伴侶爲高。同樣陰道假絲酵母菌陽性婦女的男性伴侶,其生殖器假絲酵母菌帶菌率高於陰性婦女的男性伴侶4倍。

E.男性身體的其他部位,如直腸口腔精液尿液中也可能有假絲酵母菌寄生,臨牀上同時給男方抗假絲酵母菌藥物治療,也能減少女方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的反覆發作。

F.精液可誘發假絲酵母菌形成毒力較強的菌絲,從而侵犯陰道黏膜,引起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發生和復發。

G.性亂者性伴侶多,性生活頻繁,性衛生不注意等。這類婦女中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發病率高,復發者也多。商業性性工作者(妓女)中檢出率高即是明顯的例證。

H.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本身在性傳播疾病中也屬其中一類,性傳播疾病的定義也即說明本病可通過性傳播

綜上所述,本病原已列入性傳播疾病,所以實際有人提出對本病“是否通過性傳播”的異議是易做出解釋的。

實際性交與假絲酵母菌感染已爲人們熟知,如性交頻率高者,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發病率也高,尤高於無性交者。國內報道236對假絲酵母菌性?頭炎與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調查中,有婚外性生活者佔30.5%,夫婦間性生活感染佔38.6%。也有報道該類患者中約20%男性酵母菌陽性,並都有相同的DNA型,但大多報道在治療複發性外陰陰道炎中雖其性伴同時治療仍不奏效。

艾滋病艾滋病也是性傳播疾病,該類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假絲酵母菌感染。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假絲酵母菌耐藥性研究中發現分離艾滋病患者的假絲酵母菌菌株中10%對氟康唑耐藥艾滋病患者口咽感染時假絲酵母菌中33%以上是耐藥菌株。艾滋病女陰道局部防禦機制降低。

除上述假絲酵母菌毒力增強因素,降低局部防禦機制的有關因素外,還應有與免疫有關的因素:

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者,陰道假絲酵母菌的發病率高於一般正常人羣,除與子宮內膜異位症者與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高有關外,也與白假絲酵母菌感染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免疫變化方面有相似之處。白假絲酵母菌感染可激活巨噬細胞,引起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升高,補體C3介導的吞噬作用抑制。這些現象提示,假絲酵母菌感染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之間存在一定聯繫。抗白假絲酵母菌抗體和某些輔助性T細胞卵巢細胞之間存在交叉反應,抗卵巢抗體也在假絲酵母菌和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的關係中起作用。因此,有些學者假設,白假絲酵母菌感染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自身免疫性變化的觸發因素。

子宮內膜異位症和白假絲酵母菌也與過敏體質有關,易對致敏原發生過敏反應,均存在IgE介導的遲髮型變態反應

9 病機

正常情況下白假絲酵母菌與機體處於共生狀態,不引起疾病。當某些因素破壞這種平衡狀態,白假絲酵母菌酵母相轉爲菌絲相,在局部大量生長繁殖,引起皮膚、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絲酵母菌病。

當機體的正常防禦功能受損導致內源性感染,如創傷抗生素應用及細胞毒藥物使用致菌羣失調或黏膜屏障功能改變、皮質激素應用、營養失調、免疫功能缺陷等。

假絲酵母菌雙相菌,正常情況下一般爲酵母相,致病時轉化爲菌絲相。因此在細胞塗片或組織切片中發現假菌絲是假絲酵母菌感染的重要證據。

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致病機制的毒力因素包括:附着、發芽蛋白酶菌落轉換

9.1 附着

假絲酵母菌爲了寄居至陰道黏膜,首先要附着在陰道上皮細胞上,白假絲酵母菌比熱帶假絲酵母菌、克魯假絲酵母菌假熱帶假絲酵母菌更易黏着在陰道上皮細胞。但是陰道細胞在接受假絲酵母菌的程度上卻存在着相當大的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

同樣頑固的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婦女的陰道細胞也並沒有顯示出對假絲酵母菌的親和力有所增加。所有的白假絲酵母菌似乎都有寄居黏膜表面的能力,所以陰道黏膜當然就是假絲酵母菌易寄居的地方。酵母菌的附着性是由於酵母菌表面的甘霜糖蛋白所致,它是通過與宿主細胞的糖蛋白的受體結合來完成。此外,疏水力和靜電引力也促進附着。附着(或稱黏附)作用是假絲酵母菌黏膜定植和入侵機體的重要環節。沒有附着能力的假絲酵母菌不致病。

9.2 芽管和菌絲的形成

假絲酵母菌黏附陰道黏膜上皮細胞後,菌體出芽形成或假菌絲形成。菌絲的形成是假絲酵母菌有效獲取營養的方式。同樣芽管的形成增加了白假絲酵母菌附着於陰道口腔上皮脫落細胞能力,芽管及菌絲體的形成,助長了對陰道黏膜上皮的侵害。

假絲酵母菌附着後發芽的關鍵作用是許多研究和調查急性尤其是複發性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的發病基礎。若增加或助長發芽的內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可以趨向於引起有症狀陰道炎的發生相反,若抑制假絲酵母菌附着後發芽,則可預防無症狀的帶菌婦女發生急性假絲酵母菌陰道炎。菌絲能沿皮膚黏膜的溝隙生長,藉助機械力穿過表皮或上皮細胞面再行繁殖。菌絲在皮膚黏膜感染中和在播散性感染中都是假絲酵母菌毒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9.3 分泌蛋白酶

白假絲酵母菌能分泌多種蛋白水解酶,如鹼性磷酸酶磷脂酶和分泌性門冬酰蛋白酶等。上述各種水解酶有助長芽管穿透到完整的黏膜上皮細胞。急性假絲酵母菌陰道患者比無症狀帶菌者蛋白溶解作用爲強。

9.4 菌落轉換

同一株白假絲酵母菌可在某些條件下出現幾種菌落形態,爲高頻率遺傳的表型變異。白色菌落轉換爲不透明菌落,不透明菌落中的細胞與原來的白色菌落中的細胞不但在表型上不同,而且對真菌藥物抗藥性升高,具有新的毒力,這包括附着能力發芽能力、產生蛋白酶和形成菌絲體的能力都增加。不透明細胞似乎是一種特別的、侵犯組織的暫時狀態。菌落轉換通過供給侵犯身體不同部位的能力和改變了抗原性,增加假絲酵母菌的致病力。

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發病機制除上述的附着、發芽蛋白酶菌落轉換外,還存在炎性反應。假絲酵母菌體成分可激活補體旁路途徑,產生補體趨化因子和過敏毒素,致局部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局部水腫和炎性細胞浸潤吞噬細胞在局部聚集,併吞噬細菌,同時釋放溶酶體酶類,致局部組織損傷

假絲酵母菌可在健康無症狀婦女的陰道內寄居,寄居率變化範圍較大,爲10%~55%,在年輕、非妊娠絕經前婦女中寄居率爲15%~25%。臨牀已觀察到無症狀的寄居和培養連續幾個月,可發現有陽性的婦女。未成年和絕經後婦女對假絲酵母菌的寄居有一定的抵抗力,這提示陰道內環境有顯著的不同,也提示感染激素的依賴性,尤其是與雌激素有關。假絲酵母菌初定居時,在數量上仍較少,主要呈酵母相,致病時轉化爲菌絲相。從無症狀帶菌者和明顯陰道炎婦女所分離出的假絲酵母菌的區別見(表1)。

助長假絲酵母菌陰道內寄居的因素很多,對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的發生有關或對其有促進作用。不同因素可通過改變陰道的微生態環境而促進酵母菌的芽生繁殖、發芽菌落轉換而轉變爲陰道炎。

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發病機制的關鍵問題是無症狀陰道寄居是如何轉變爲有症狀的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在無症狀帶菌狀態下,假絲酵母菌主要呈非菌絲狀態,細菌數量相對較少,在此情況下,假絲酵母菌與寄居處有保護作用的菌絲存在,以及其局部防禦機制之間保持巧妙的平衡。當存在使假絲酵母菌毒性增強的因素或局部防禦機制減弱時,就會出現有症狀陰道炎。其可用下圖簡單表示(圖1)。

10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臨牀表現

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主要表現爲外陰瘙癢灼痛,嚴重時坐臥不安,異常痛苦,常伴有尿頻、尿急及性交痛。

急性期白帶增多,白帶特徵是白色稠厚呈凝乳塊或豆渣樣。若有外陰炎時外陰可見界限清楚的紅斑,並且在大的紅斑周圍,可見小的衛星病竈,有時可見到外陰部的抓痕或外陰皮膚皸裂。也有分泌物無味而呈黃白色。環境溫暖時,如在牀上或空氣流通受限時,或患者穿緊身衣褲或合成織物時症狀會加重。

陰道黏膜可見不同程度的水腫、紅斑,紅斑可延續至子宮頸外口,陰道內分泌物常呈塊狀黏附於陰道壁,當將塊狀分泌物擦除後露出紅腫的黏膜面。急性期還可見到白色塊狀物下有受損的糜爛面及表淺的潰瘍

有時炎症邊緣也有小結節和水泡,如果周圍大片組織均已受累,則可見感染區幹鱗屑狀,邊緣清楚(溼疹樣變)。裂傷和潰破處常有抓痕

症狀的嚴重程度取決於感染菌屬及菌株以及患者的易感性,症狀輕者可僅有輕度瘙癢而沒有其他的臨牀症狀。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與其他感染細菌不同,酵母菌不會沿宮頸管上升,因此不會引起假絲酵母菌移行相關的繼發病症。

假絲酵母菌感染發生排卵週期的晚黃體期,即月經來潮以前的1周內。

妊娠期白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臨牀特點是陰道分泌物特別多,幾乎所有病例均有嚴重的外陰瘙癢,且常伴有外陰燒灼感,甚至出現陰道疼痛刺激感。典型分泌物爲乳酪液樣。小陰脣多有水腫、紅斑,陰道充血明顯且常附有白色膜狀,剝去白膜,可露出紅腫黏膜面。急性期能見到糜爛面或淺表潰瘍

兒童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症狀和體徵與成人沒有區別,但常可見到外陰白斑或花紋。

11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併發症

有假絲酵母菌感染時易合併其他病原體的混合感染和併發其他性病,如AIDS、尖銳溼疣淋病及非淋菌性陰道炎等。

12 實驗室檢查

12.1 直接檢查

直接檢查法是臨牀最常用檢驗方法陽性檢出率爲60%。其優點是簡便,快捷。

(1)鹽水法:取外陰陰道分泌物少許,塗於載物玻片上,加1~2滴生理鹽水調和,加蓋玻片,置顯微鏡下觀察。顯微鏡下可見折光性較強卵圓形發芽孢子和分隔菌絲。

(2)氫氧化鉀法:取少許凝乳狀分泌物,放於盛有10% KOH或生理鹽水玻片上,混勻後在顯微鏡下找到芽孢和假菌絲。由於10% KOH可溶解其他細胞成分,假絲酵母菌檢出率高於生理鹽水檢查症狀寄居者的陽性率爲10%,而有症狀陰道陽性檢出率爲70%~80%。

12.2 革蘭染色法

革蘭染色法陽性檢出率爲80%。取分泌物塗片、固定後,革蘭染色,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成羣革蘭染色陽性的卵圓形孢子和假菌絲。

12.3 培養法

如疑爲假絲酵母菌陰道炎,多次檢查均爲陰性,可作真菌培養。取標本接種於沙氏培養基上,放入37℃溫箱內,24~28h後觀察,可見大量小而白的菌落,取之進行顯微鏡鏡檢。培養陽性率幾乎均可達100%。作假絲酵母菌培養主要是觀察菌落形態、顏色、氣味顯微鏡下的表現。先放大10倍下檢查整個培養板,這已足夠能分辨酵母菌細胞、假菌絲體及原壁孢子。進一步可通過生化檢測糖、含氮化合物維生素的消耗量來分辨不同種屬。

通常,如果患者有典型的臨牀表現,且在顯微鏡下見到芽孢和假菌絲即可做出診斷,不需再作培養,以減少不必要的有關費用支出。但是,由於顯微鏡檢查並非是一種很敏感方法,因此也常需作真菌培養來確診。

12.4 菌種鑑別實驗

如需確定分辨假絲酵母菌的種類,必須進行發酵試驗、同化試驗,並就其菌落形態特徵進行鑑別。

12.5 pH值測定

具有重要鑑別意義,若pH值<4.5,可能爲單純假絲酵母菌感染,若pH值>4.5,並且塗片中有多量白細胞,可能存在混合感染

12.6 尿糖血糖

對於年老肥胖或久治不愈患者,應查尿糖血糖以尋找病因

13 診斷

典型病例不難診斷。根據有關病史,誘發因素、症狀、體徵和實驗室診斷很易診斷。

對於無症狀陰道寄居及有症狀的外陰陰道炎在病原菌病原菌的特徵上無差別。由於假絲酵母菌在無症狀陰道寄居時往往僅見到芽孢而很少見菌絲,故在有症狀患者的分泌物中找到芽孢和菌絲即可做出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診斷。有關實驗室對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診斷步驟,可用如下圖解表示(圖2)。

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陰道pH值通常是<4.5,若陰道pH值>4.5,塗片背景中的細胞較多,提示混合感染,常是合併細菌性陰道病滴蟲性陰道炎等。同時pH的測定在治療後也應測定,只有陰道pH值恢復到正常婦女的狀態,症狀也消失,白帶塗片檢查(—),才能算真正治愈。若症狀消失,白帶塗片檢查(—),陰道pH值未恢復到正常婦女(pH值4),則也仍易復發。

一般假絲酵母菌培養如下圖所示(圖3)。

14 鑑別診斷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需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14.1 滴蟲性陰道炎

外陰瘙癢灼熱感及白帶增多,爲兩者的共同表現。但滴蟲性陰道炎白帶稀、黃色、泡沫狀,有腥臭。分泌物鏡檢可找到滴蟲。

14.2 老年性陰道炎

多見於老年婦女,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黃水狀,陰道黏膜充血,有出血點。鏡檢找不到假菌絲。

14.3 細菌陰道

臨牀症狀輕微,白帶多、稀薄、均質性,有魚腥味,分泌物鏡檢有線索細胞存在。

14.4 女陰溼疹

有明顯瘙癢,但白帶不多,外陰有紅斑、糜爛、滲液、結痂、脫屑及搔痕。分泌物鏡檢也查不到假菌絲(表2)。

在臨牀和實驗室對假絲酵母菌感染也須作鑑別,因爲有外陰瘙癢灼熱感及白帶增多等並非均是假絲酵母菌感染,許多病原體均可引起幾乎相似症狀或體徵,所以必須進行鑑別,具體也可參考下列圖解(圖4)。

15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治療

婦科假絲酵母菌感染藥物治療起始於20世紀初,當時只在一些皮膚科局部應用非特殊性的染料溶液進行治療,僅爲對症,其效果也可想而知,這些藥物包括甲紫龍膽紫)、寶石綠、天竺牡丹紫,高錳酸鉀硼酸等。目前均因其毒性而被認爲應予棄用,這些藥物作用機制主要對它們可以與病原微生物細胞表面的陰離子發生反應副作用包括難耐受的皮膚不適、皮膚變色、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尤其是甲紫龍膽紫)有致癌作用,在醫學其他領域中也摒棄。

治療假絲酵母菌感染首先應消除誘因:若有糖尿病應給予積極治療。及時停用廣譜抗生素雌激素皮質類固醇激素。勤換內褲,用過的內褲、盆及毛巾均應用開水燙洗。

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治療有局部用藥、全身用藥及聯合用藥(口服加局部)等。選擇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真菌藥物;根據患者的臨牀分類,決定療程的長短。

單純性VVC的治療:局部用藥可選擇下列藥物放於陰道內:①咪康唑栓劑,每晚1粒(200mg),連用7天;或每晚1粒(400mg),連用3天;②克黴唑栓劑,每晚1粒(150mg),塞入陰道深部,連用7天,或每天早、晚各1粒(150mg),連用3天;或1粒(500mg),單次用藥;③制黴菌素栓劑,每晚1粒(10萬U),連用10~14天。

單純性VVC也可選擇口服藥物氟康唑150mg,頓服。也可選用伊曲康唑每次200mg,1次/d,連用3~5天;或用1天療法,口服400mg,分2次服用。

一般用藥後2~3天症狀減輕或消失,有效率80%~90%。

最早用於治療酵母菌感染特異性活性藥物是多黴菌素,它是20世紀50年代早期分離獲得的一種聚烯類抗生素,此後又有許多種抗真菌藥物被研製出來。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臨牀用藥,多數爲局部用藥,近年高效短療程的口服制劑問世,更使患者易於接受,且適用於經期及未婚女性。陰道假絲酵母菌藥物治療中要求性伴侶生殖真菌培養及適當抗真菌治療,應同時用藥。治療中症狀消失後,須每次月經後複查並鞏固治療1個療程。

15.1 常用藥物

15.1.1 咪唑類

咪唑類是近年發展較快的一類抗真菌藥,其抗菌作用機制爲通過特異性阻斷14α-羊毛甾醇在細胞色素P-450酶系作用下脫甲基生成麥角甾醇的過程,改變真菌細胞膜化學成分,使其通透性發生變化,影響真菌生長,導致死亡。咪唑類藥物多爲局部應用,療效肯定,副作用少,但複發率較高。咪唑類藥物中以克黴唑噻康唑爲臨牀首選,因其療效顯著而副作用少。

克黴唑:化學名氯三苯甲咪唑,其抗菌作用中對白假絲酵母菌敏感,最低殺菌濃度<2µg/ml,是治療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傳統使用藥物。早期用法多爲克黴唑栓100mg/d,陰道內塞藥,7天爲1個療程。近普遍採用500mg克黴唑的乳酸配方(商品名凱妮汀)單劑量陰道給藥,療效較前更佳,使用也較前方便,患者藥物順從性也好,孕婦也可使用,單劑量500mg給藥,10天后真菌治癒率爲85.9%,30天后複查真菌治癒率爲78%(Austin,TW,1996)。

咪康唑:化學名雙氯苯咪唑,商品名達克寧隨機試驗表明咪康唑栓治療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療效可達80%以上。目前國內廣泛使用,更有咪康唑達克寧)霜劑,可用於外陰、男性生殖器假絲酵母菌病及新生兒、嬰幼兒皮膚假絲酵母菌感染。孕婦孕3個月後,在醫生指導下也可使用。

噻康唑:商品名妥善,對假絲酵母菌作用優於克黴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噻康唑陰道軟膏劑量給藥,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療效顯著。一項隨機多中心試驗表明6.5%噻康唑陰道軟膏劑量給藥,1個月後複查,治癒率達88%(Clark C,1993)。

益康唑:化學名氯苯咪唑,對假絲酵母菌有一定抑菌作用益康唑50mg陰道栓,每天用藥1次,15天爲1個療程,或150mg陰道栓,每天用藥1次,3天爲1個療程。2種方法療效相似,且複發率都較高。益康唑治療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的另一缺憾是陰道燒灼感明顯。

酮康唑:商品名裏素勞,爲廣譜抗真菌藥,其特點是口服後胃腸道吸收良好。1次口服200mg後1~2h血清峯濃度達3~4mg/L,半衰期約8h。對假絲酵母菌作用優於咪康唑酮康唑使用方便,療效肯定,但其副作用顯著,最主要是肝臟毒性

⑥布康唑:2%布康唑陰道霜用藥3天爲1個療程,其療效略優於克黴唑益康唑。體外抑菌試驗表明對非白假絲酵母菌的其他假絲酵母菌如光滑假絲酵母菌等,布康唑的抑菌作用優於其他咪唑類。

⑦其他咪唑類:芬替康唑、異康唑硫康唑奧昔康唑陰道假絲酵母菌也有一定療效,但奧昔康唑對黏膜刺激性較強,陰道燒灼感明顯。

15.1.2 三唑類

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諾,其作用機制與咪唑類相同。伊曲康唑真菌譜廣,口服後吸收快,半衰期長達17~24h,抗真菌療效優於酮康唑5~100倍。在一次隨機單盲多中心試驗中,伊曲康唑400mg口服給藥和克黴唑500mg單劑量陰道給藥比較,10天后檢查伊曲康唑治癒率61%,克黴唑組爲67%;30天后複查伊曲康唑治癒率67.7%,克黴唑組則降爲62%(AustinTW,1992)。兩組療效相似伊曲康唑效應優於克黴唑伊曲康唑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不適、頭痛、瘙癢和皮疹等但隨伊曲康唑的廣泛應用,也發現一些新的不良反應,如肝損害、多發性神經病白細胞減少症、震顫、胃黏膜出血味覺缺乏、酒糟鼻反應猩紅熱麻疹藥疹等。用藥量大和使用時間長後可能出現(唐湖泉,2000),提示臨牀在應用該藥時高度重視,並注意觀察和防範。

氟康唑:商品名大扶康,系抗菌譜廣的藥物作用機制也類似咪唑類,但其對真菌細胞色素P-450的結合遠高於哺乳類,故不出現明顯肝毒性藥代動力學特點是半衰期長,分佈廣泛,在陰道組織陰道液中濃度可維持72h,口服膠囊生物利用度高,大於90%。氟康唑150mg單劑量口服治療假絲酵母菌陰道炎可獲取較滿意療效。但須注意功能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特康唑:只限於局部應用治療假絲酵母菌陰道病。體外抑菌試驗表明對非白假絲酵母菌的克魯斯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酮康唑優於氟康唑((Cooper CR,1996)。

15.1.3 多烯類

這是臨牀上較早應用,且至今仍在廣泛使用的一類抗真菌藥。其中制黴菌素克念菌素美帕曲星克黴靈)對白色假絲酵母菌有較強作用,用於治療假絲酵母菌陰道病。

四烯族的制黴菌素對白假絲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爲1.56~20µg/ml,治療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爲10萬U陰道栓,1~2粒/d,14天爲1個療程,療程長、用藥過頻是其缺點,病人對該藥的順從性也差。

七烯族的克念菌素抗菌譜窄,僅針對白假絲酵母菌有較強作用

美帕曲星克黴靈)(甲帕黴素十二烷基磺酸鈉),半合成聚烯抗生素,對白假絲酵母菌有較強抑制作用,且對滴蟲感染也有效,故可應用於陰道假絲酵母菌或假絲酵母菌、滴蟲混合陰感染,局部給藥或口服給藥,都有肯定的療效,口服給藥的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明顯。

15.1.4 嗎啉

阿莫羅芬爲局部抗真菌藥作用機制也爲抑制真菌細胞壁麥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各步酶反應。假絲酵母菌對其敏感,最低抑菌濃度爲0.55~0.79µg/ml。50mg與100mg阿莫羅芬陰道片劑量給藥,療效相似,複發率也相當,且和500mg克黴唑單劑量作用相似

15.1.5 合劑

康婦特栓是由益康唑莪術油冰片組成。益康唑莪術油陰道加德納菌、厭氧菌、支原體等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同時促進陰道正常酸性環境恢復。莪術油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埃希桿菌病毒有直接殺滅作用本藥中主要成分益康唑爲新一代咪唑類廣譜抗真菌藥,與咪康唑制黴菌素相比,治療假絲酵母菌陰道炎更勝一籌。本品對假絲酵母菌陰道炎合併其他病原體的混合感染效果爲佳,不失爲高效廣譜抗菌,治療生殖道混合型感染、單一型感染的首選用藥。

氯喹那那多/普羅雌烯(可寶淨)片爲氯喹那那多200mg和普羅雌烯10mg的複合片。前者爲廣譜抗菌劑,對接觸性感染病原體真菌、滴蟲等有效,後者能有效修復宮頸-陰道黏膜,而該黏膜在白帶增多中常有損害,受損的宮頸-陰道黏膜,無論原發或繼發,與感染相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

15.2 藥物治療的總結

綜上所述,抗假絲酵母菌藥物衆多,對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治療,可總結爲如下幾點:

(1)白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可選用藥物克黴唑(凱妮汀)、咪康唑達克寧)、噻康唑妥善)、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斯皮仁諾)、氟康唑制黴菌素、克念黴素、美帕曲星克黴靈)等,但目前臨牀上以咪康唑達克寧)、克黴唑(凱妮汀)、制黴菌素伊曲康唑斯皮仁諾)等爲主。

(2)光滑假絲酵母菌陰道感染可選用布康唑、伊曲康唑斯皮仁諾),特康唑氟康唑等爲主,克黴唑咪康唑也有作用

(3)熱帶假絲酵母菌陰道感染可選用特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克黴唑咪康唑也有作用

(4)克魯斯假絲酵母菌感染可選用克黴唑咪康唑也有作用特康唑作用也強。

(5)孕婦假絲酵母菌感染可在醫師指導下首選克黴唑(凱妮汀)、制黴菌素,也可在醫師指導下應用咪康唑達克寧)。

(6)哺乳期婦女不使用氟康唑大扶康)。

17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預防

17.1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預防

(1)對初次發生假絲酵母菌感染者應徹底治療:白假絲酵母菌可在黏膜表面生長,也可侵入深層。如感染時用藥劑量不足、時間過短,則不易完全殺滅菌絲和芽孢,且易產生耐藥性,從而造成複發性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菌外陰陰道炎。因此對初次患者,徹底治療非常重要。可採取局部治療或聯合全身治療,並可採用鞏固治療,即初次治療後10天重複治療。

初次患者的徹底治療標準是初次治療後自覺症狀消失,體徵恢復正常,假絲酵母菌鏡檢陰性,並連續3次月經後複查,上述均陰性

(2)檢查有無全身性疾病,及時發現並治療:白假絲酵母菌陰道生長最適合的pH環境爲4~5。當各種因素使陰道糖原增加,酸度增加時最適合假絲酵母菌繁殖而引起炎症糖尿病血糖含量增高,陰道局部糖原含量增高,從而改變了陰道內正常的pH值,形成有利於假絲酵母菌生長內環境而引起感染。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存在白細胞功能多種缺陷,易合併細菌感染,而抗生素的應用也易誘發假絲酵母菌陰道炎。因此應檢查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則應加強血糖監測,使血糖控制在6.11~7.77mmol/L。如經飲食治療仍不能達到理想血糖者則應用藥物治療糖尿病,通過全身治療使陰道局部的內環境恢復正常狀態,而不利於假絲酵母菌生長繁殖。

(3)改善陰道局部環境:致病性白假絲酵母菌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37℃。局部環境溫度增高更有利於假絲酵母菌生長月經期除了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外,陰道局部pH的變化、潮溼、溫度增高更易繼發假絲酵母菌感染。爲此從預防感染角度出發,勸告婦女應穿較寬鬆的、透氣和吸溼性好的內褲,保持局部乾燥注意外陰清潔

(4)提高機體免疫力: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既是一種侷限性疾病,又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也就是說假絲酵母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即在宿主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時使宿主致病。γ干擾素抑制巨噬細胞產生PGE2,從而抑制真菌形成芽孢、發芽生長。因此,對某些疾病使機體免疫力低下者,如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可使用γ干擾素以預防假絲酵母菌炎症月經期機體的免疫功能也會發生變化,易發生假絲酵母菌感染,因此應多注意休息。

(5)嚴格掌握抗生素應用:白假絲酵母菌人體正常菌羣之一,約10%的婦女陰道內有此菌寄生而無明顯症狀抗生素的應用會影響陰道內和腸道內的菌羣失調,尤其是目前濫用抗生素的現象相當普遍,使微生物之間互相的制約關係失調,也易使假絲酵母菌繁殖而致病,抗生素使用時間越長,患假絲酵母菌感染的機會越多。使用抗生素的人羣較未使用者假絲酵母菌性外陰陰道感染率高2倍,當使用廣譜抗生素10~14天后,則患假絲酵母菌性外陰陰道炎的機會提高3倍,而抗生素的種類與假絲酵母菌感染無顯著關係(Spini-llo A,1999)。連續應用抗生素10天的患者患假絲酵母菌性外陰陰道炎佔20%,而一次性應用抗生素者未發現有假絲酵母菌感染

抗生素的使用是患假絲酵母菌性外陰陰道炎的短期危險因素,長期應用是假絲酵母菌性外陰陰道炎流行增多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各系統感染時,應當嚴格掌握抗生素應用的適應證,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的應用更爲注意,適時停藥,必要時口服抗真菌藥以預防繼發假絲酵母菌性外陰陰道炎。

(6)提倡患病婦女與性伴同時治療: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是一種性傳播性疾病,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患者的性伴其口腔精液陰莖冠狀溝內均有一定比例的假絲酵母菌陽性率。臨牀上對性伴也治療者,其複發率明顯低於性伴不治療組,治療組複發率也低(治療組複發率爲15.8%,未治療組複發率爲44.8%)。特別是對有口交者有必要對患者的性伴精液口腔分泌物進行假絲酵母菌培養及菌種鑑別。單純治療女方,男方也易交叉感染。採用避孕套可減少性伴間的交叉感染

(7)生物製劑應用及含嗜酸乳酸菌的乳製品攝入:具有治療特性的生物製劑如嗜酸乳酸菌不僅能預防嬰兒腹瀉抗生素腹瀉,同時也可預防假絲酵母菌性外陰陰道炎及腸道感染,無明顯副反應,從而減少對抗真菌藥物的依賴性。因此,對易感染假絲酵母菌患者可試用此生物製劑,其作用可能是恢復正常的菌羣比例。

連續6個月每天攝入含有嗜酸乳酸菌的乳製品,其腸道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發生率低於未食用者3倍。服用組腸道陰道內假絲酵母菌菌落數也明顯低於未食用組,每天攝入一定量的乳酸製品可減少假絲酵母菌菌落的形成及降低感染(Hilton E,1992)。

總之,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發生是多因素,預防也應個體化。針對各自相應環節採取相應措施,從而減少復發或預防感染

17.2 婦科及計劃生育假絲酵母菌感染問題

通過陰道進入子宮腔內的操作甚多,包括婦科和計劃生育工作範疇。常用的手術有各種陰道內小手術,如婦科常用的宮頸糜爛的物理治療——激光、電灼、冷凍、微波紅外線、歐姆波等,宮頸擴張術,宮腔測量,各種刮宮——診斷性刮宮、分段診刮,子宮黏膜下肌瘤摘除術,宮腔鏡檢查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子宮內膜電切割,子宮內膜消融術等等各種宮腔內操作;計劃生育工作中涉及的人工流產藥物流產後刮宮,放置和取出宮內節育器宮內節育器探查,以及輔助生育技術中的人工授精胚胎宮內移植,通過陰道後穹隆進入腹腔對卵巢穿刺取卵,減胎術,或婦科疾病的陰道後穹隆穿刺等,以及婦科常用的子宮全切除術,廣泛切除術等,若陰道內有假絲酵母菌感染,均會影響手術如期進行,而治療後再手術,常因錯失手術時機而影響及時處理。

婦科陰道小手術常在月經淨後3~7天內進行,也即月經週期卵泡期進行,若此後手術,易因排卵因素及性生活致有妊娠可能而影響操作,且月經週期後半期,此時盆腔也較充血,操作易引起出血等。宮頸物理治療,因術後近下次月經,創面未癒合,易造成經血中的子宮內膜在宮頸上種植而造成宮頸子宮內膜異位症,所以這些特有的婦科特點,若經後3~7天及術前陰白帶化驗有假絲酵母菌感染則需停止手術,經治療後於下次月經淨後3~7天內再檢查白帶分泌物陰性後才能手術,因此假絲酵母菌感染可影響手術或增加患者痛苦。如原可計劃作電吸人工流產者,因假絲酵母菌感染,使孕周增加,超出電吸人工流產的範圍而變成需中期妊娠引產;原可放置或取出宮內節育器者,因治療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等又將推遲到下個月後進行,如此再延期而推遲手術,或造成手術級別的提升,常會使患者感到不便或增加手術痛苦。所以爲了減少術後併發症,嚴格掌握手術指徵,在婦科手術、計劃生育手術及輔助生育手術操作前應常規作陰道分泌物檢測有無假絲酵母菌和(或)混合感染,並採用快速有效的抗真菌治療,然後及時手術爲宜。

在計劃生育有關術前發現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問題,北京協和醫院產科醫院和宣武醫院進行多中心對比性研究,分別採用凱妮汀(500mg克黴唑乳酸配方)片和克黴唑150mg 3片,用藥後均於第4天隨訪,詢問主訴,進行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複查假絲酵母菌,若假絲酵母菌檢測陰性則可預約手術,若陽性者重複或繼續治療,另於術後14天覆查。結果凱妮汀組第4天痊癒佔58.33%,顯效佔31.67%,總有效率90%,而克黴唑痊癒率爲40%,顯效率26.67%,總有效率66.67%。兩組治療效果經統計學處理有差異顯著P<0.01。術後14天結果爲凱妮汀組總有效率92.98%,克黴唑組總有效率79.59%。上述結果提示用藥後的第4天凱妮汀能使90%患有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者能及時手術,克黴唑組僅55.56%,因而凱妮汀使大多數患者縮短療程,使陰道手術得以及時進行。單劑量凱妮汀用藥治療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可使陰道內有效的抗真菌濃度至少維持3天並增加凱妮汀陰道片組織滲透率。乳酸克黴唑具有協同作用乳酸使陰道pH酸化,可明顯增加克黴唑的局部生物利用度,同時乳酸配方幫助恢復並維持陰道的正常生理環境(Mend-ling,W,1995)。因而,使凱妮汀單劑量與對照組克黴唑多次用藥治療陰道手術前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的效果相比,具有較好的臨牀療效,它不僅能縮短療程,加速手術的進程,而且藥物作用及療效持久,複發率低,是婦科、計劃生育和輔助生育手術前合併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患者的首選藥物,若使用其他藥物療程較長。一般需7天,甚至需10~14天。療程長,常會使患者喪失手術時機或使手術級別升高,增加痛苦等。

婦科各類子宮全切除,各類陰道手術,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和手術者也如同上述。術前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治癒,易因手術操作進入盆腔,或影響術後陰道殘端的癒合。腹腔鏡檢查或手術,對已婚者也須通過陰道和宮頸,向宮腔內置入舉杆,若術前陰道假絲酵母菌未治療也易引起子宮盆腔感染。所以也應如計劃生育、陰道小手術或輔助生育技術前一樣,積極採用快速有效藥物,以爭取及早手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