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瘢痕狹窄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ān bù bān hén xiá zhǎi

2 概述

軟齶、咽弓後咽後壁之間的疤痕粘連,使鼻咽口咽之間的正常通道變小、狹窄或閉鎖。鼻咽狹窄常爲疤痕組織引起,病人有基本的解剖結構,常爲外傷、腐蝕傷、特殊性感染梅毒麻風、硬結等病而引起,施行腺樣體切除術時,損傷粘膜過多,也可發生瘢痕性狹窄,先天性者少見。鼻咽閉鎖多爲先天發育異常,常和後鼻孔閉鎖同時存在,後天性者少見。

3 治療措施

鼻咽部狹窄以手術治療爲主,應根據狹窄的程度,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法,如單純擴張術、導管或膈膜分離法、植皮成形術、粘膜瓣轉移法、軟齶及咽後壁成形術、串線法等。對於輕度膜性閉鎖的患者,也可以粘膜瓣翻轉法進行整復,做一個基底向下位於口咽的粘膜瓣和一個基底向上的鼻咽粘膜瓣。將鼻咽粘膜瓣向前卷折覆蓋軟齶的創面,口咽粘膜瓣向後覆蓋咽後的創面(圖1-4)。如軟齶中間遺有小孔瘢痕較薄而不太堅實者,先自小孔用彎探針探清粘連的厚度,在懸雍垂兩側咽後壁上各做一基底在上方的粘膜瓣,粘膜瓣的長度約與粘連的主度相近,在粘膜瓣向上卷折時可將軟齶鼻咽一側的創面完全覆蓋並固定之(圖5)。

圖1 示基底在下的粘膜瓣正面觀

圖2  粘膜瓣切線側面觀

圖3  做成瓣膜

圖4  瓣膜分別對位,準備縫合

圖5  Mackenty法

(1)正面觀  (2)矢狀面觀

瘢痕厚而堅實,軟齶粘膜瓣難以卷折,或粘連範圍廣泛,口咽亦受侵犯者,除採用軟齶粘膜瓣外,還要扭轉磨牙後區的頰粘膜覆蓋全部分離的創面。兩側的粘連要分期手術,方法如下:在一側軟齶做矩形粘膜瓣(圖6),基底向下伸展至咽粘膜,掀起粘膜瓣時注意穿透軟齶肌層進入鼻咽,橫行切除粘膜瓣基底部與軟齶之間的瘢痕組織,將軟齶鼻咽後壁的粘連分離,使軟齶前移(圖7),軟齶粘膜瓣可從軟腫下緣處伸入鼻咽覆蓋咽後壁的創面,遊離緣系一牽引縫線,通入鼻腔,固定於鼻前孔外,以鼻咽填塞加以固定。軟齶前壁的創面用取自磨牙後區的頰粘膜上的矩形粘膜瓣轉位膜瓣轉位縫合覆蓋,磨牙後區頰粘膜切口對位縫合(圖8)。對側手術彼此側手術傷口癒合後再進行(圖9)。

圖6  粘膜“Z”形切口

圖7  形成齶粘膜瓣

圖8  縫合並固定粘膜瓣

圖9  同法做對側成形術

4 臨牀表現

視狹窄程度而定,輕者可無症狀。重者可有鼻塞嗅覺減退或消失、打鼾、張口呼吸、閉塞性鼻音或發音含糊不清。鼻腔分泌物常瀦留在鼻腔內,不易擤出,咽鼓管受到影響可有聽力下降或併發中耳炎

檢查 張口即見軟齶與咽後壁之間的粘連,懸雍垂多消失,此處後方常有通向鼻咽部的小通道,以彎探針從開口插入探查可瞭解通道的大小及疤痕向上擴展的情況。用手指從口內觸摸可大致查知粘連的範圍及瘢痕的厚薄。鼻腔有較多的分泌物,前鼻孔放置少許棉花可探知鼻咽有無通道存在。如軟齶與咽後壁之間有小孔,可以間接鼻咽檢查,瞭解鼻咽疤痕粘連的範圍及程度。

側位組織攝片或鼻內碘油造影,對診治有較大幫助。

治療咽部瘢痕狹窄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