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食管狹窄臨牀路徑(2017年版)

2017年版臨牀路徑 小兒外科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ān tiān xìng shí guǎn xiá zhǎi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7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先天性食管狹窄臨牀路徑(2017年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委託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制(修)定,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發佈。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實施有關病種臨牀路徑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7] 5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爲進一步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範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持續推進臨牀路徑管理工作,委託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制(修)定了23個專業202個病種的臨牀路徑。上述臨牀路徑已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上發佈,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7年5月31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先天性食管狹窄臨牀路徑(2017年版)

4.1 一、先天性食管狹窄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先天性食管狹窄(ICD-10:Q39.300),包括入院診斷爲先天氣管軟骨異位、肌層肥厚、胃粘膜異位、食管平滑肌瘤、膜式狹窄等,擬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食管吻合術(CM3:42.5103)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小兒外科學》(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牀診療指南-消化系統疾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牀診療指南-胸外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病史:反覆嘔吐,進食稠厚食物或者質硬食物後嘔吐症狀明顯。可有反覆肺炎病史。

2.體徵:體型偏瘦,嚴重病例可出現營養不良脫水電解質紊亂、惡液質等表現。

3.查體:胸腹部可無異常體徵,腹平軟,無壓痛,未及異常包塊,腸鳴音可聞及。

4.輔助檢查

上消化道造影可見狹窄段食管,常見爲食管的中下段;

⑵胃鏡可見食管狹窄,部分可伴有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

4.1.3 (三)進入路徑標準。

根據《小兒外科學》(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牀診療指南-消化系統疾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牀診療指南-胸外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明確診斷爲先天性食管狹窄的病例

4.1.4 (四)標準住院日(7-12天)。

4.1.5 (五)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

4.1.5.1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

(2)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血型、血澱粉酶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腹部X線平片;

(4)心電圖

(5)上消化道造影;

(6)胃鏡等。

(7)胸部CT(平掃+增強掃描);

4.1.5.2 2.根據患者病情進行的檢查項目

(1)全消化鋇餐造影;

(2)超聲心動圖

(3)腹部超聲

(4)食管內鏡超聲等。

4.1.6 (六)治療方案的選擇。

1.肺炎嚴重的病例先控制肺部感染

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3.完善術前檢查

4.術前留置胃管

5.擇期手術

4.1.7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建議使用第二代頭孢菌素(例如頭孢呋辛)+甲硝唑;明確感染患者,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菌藥物。預防性抗生素在術前0.5小時-2小時使用

4.1.8 (八)手術日。

1.麻醉方式: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2.術中用藥:麻醉常規用藥;

3.輸血:根據術前血紅蛋白狀況及術中出血情況決定;

4.手術方式:食管部分切除食管食管吻合術;

5.術後留置胃管胸腔閉式引流管

4.1.9 (九)術後恢復。

1.必須複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

2.術後用藥:

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選用藥物,用藥時間3-7天。如合併切口感染食管瘻等可據細菌培養結果調整抗生素、必要時延長抗生素使用期限。

3.術後靜脈營養支持,禁食水5-7天,複查上消化道造影無食管狹窄、吻合口瘻等可與飲水並逐漸恢復飲食。

4.術後飲食指導,飲水逐漸過渡至流食、半流食飲食。

4.1.10 (十)出院標準。

1.患者一般情況良好,恢復正常飲食,無反覆嘔吐,恢復肛門排氣排便

2.切口癒合良好:傷口無感染,無皮下積液(或門診可處理的少量胸腔積液)。

3.體溫正常,腹部無陽性體徵,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和腹平片基本正常,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併發症和/或合併症。

4.1.11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術前合併其他影響手術的基礎疾病,需要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

2.術前根據患者病情初步確定手術方式,根據患者術中情況更改手術方式可能。

3.手術後繼發吻合口瘻胸腔膿腫、積液等併發症,導致圍手術期住院時間延長與費用增加。

4.住院後出現其他內、外科疾病需進一步明確診斷,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與費用增加。

4.2 二、先天性食管狹窄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先天性食管狹窄(ICD-10:Q39.300)食管部分切除食管食管吻合術(CM3:42.5103)

患者姓名  性別年齡門診號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月日   出院日期  年月日  標準住院日天

時間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術前1天

住院第3天

(手術日)

□  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

□  完成住院病歷和首次病程記錄

□  開檢查檢驗

□  上級醫生查房

□  初步確定診治方案和特殊檢查項目

□  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

□  完成術前小結與討論

□  安排手術日期

□  完善術前準備

□  完成術後病程錄

□  術後監護及治療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流質

臨時醫囑:

□  三大常規

□  肝腎功能

□  凝血全套

□  肝炎兩對半

□  血型測定

□  梅毒、HIV篩查

□  血氣分析電解質

□  胸片

□  心電圖

□  上消化道造影

□  胃鏡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半流質

臨時醫囑:

□  手術醫囑

□  清潔皮膚,備皮

□  備血

□  術前留置胃管

□  術前0.5h預防性抗生素(二代頭孢+甲硝唑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護理常規

□    一級護理

□    禁食、禁飲

□    心電監護

□    留置胃管、胃腸減壓、記量

□    留置導尿

□    記尿量(必要時)

□    記24小時液體出入量

□    抗生素(同術前)

臨時醫囑:

□  血常規

□  血氣分析

□  肝腎功能

□  靜脈營養、補液支持

護理工作

變異

□無  □有,原因:

□無  □有,原因:

□無  □有,原因: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4天

(術後第1天)

住院第5-9天

(術後第2-6天)

住院第10天

(術後第7天)

□  詢問病情和體格檢查

□  完善病程錄

□  上級醫生查房

□  詢問病情和體格檢查

□  完善病程錄

□  上級醫生查房

□  詢問病情和體格檢查

□  完善病程錄

□  上級醫生查房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護理常規

□    一級護理

□    禁食、禁飲

□    心電監護

□    留置胃管、胃腸減壓、記量

□    記24小時液體出入量

□    抗生素(同術前)

臨時醫囑:

□  靜脈營養

□  傷口護理

□  糾正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禁食、禁飲

□    留置胃管自然引流

□    記24小時液體出入量

臨時醫囑:

□  靜脈營養

□  傷口護理

□  糾正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禁食、禁飲

□    留置胃管、記量

□    記24小時液體出入量

臨時醫囑:

□  靜脈營養

□  傷口護理

□  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

□  複查上消化道造影

護理工作

變異

□無  □有,原因:

□無  □有,原因:

□無  □有,原因: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11天

(術後第8天)

住院第11-13天

(術後第9-10天)

出院日


□  詢問病情和體格檢查

□  完善病程錄

□  上級醫生查房

□  詢問病情和體格檢查

□  完善病程錄

□  上級醫生查房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飲水、流質飲食

臨時醫囑:

□  補液支持

□  傷口護理

長期醫囑:

□    普通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半流質飲食

臨時醫囑:

□  補液支持

□  傷口護理

□  出院


護理工作


變異

□無  □有,原因:

□無  □有,原因: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