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割療法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iāo gē liáo fǎ

2 註解

在背部或穴位上挑破血眼,然後向內深入,用針挑出一些纖細的皮下纖維樣物,稱之爲挑治療法。在施治部位或穴位上,用刀切口的治療方法,稱爲割治療法

3 挑治的操作方法

1.病人臥位或騎在椅子上,兩手扶住靠背椅架,充分暴露背部或施治部位。

2.根據病情選取穴位或挑治點。

3.挑治點確定後,先在局部用碘酒、酒精消毒然後三棱針,或大號縫衣針挑破施治點皮膚,隨即向內深入,並反覆挑出白纖維樣物數十條。此時病人可感到微痛,但一般不會出血過多。

4. 挑治後,用碘酒在挑治點消毒,蓋上無菌紗布,並貼以膠布固定即可。

4 割治操作方法

1.手掌部位(一)

體表位置:從中指大陵穴成一直線,自大陵穴向手掌心方向沿直線約1.5釐米處經皮膚常規消毒後開始切口切口長約1.5釐米。

2.手掌部位(二)

體表位置:自神門穴至無名指小指間隙方向1.5釐米處開始切口切口斜向食指根部長約1.5釐米。

3.手掌部位(三)

體表位置:在第二、三掌骨間隙掌側,食指與中指指根聯合下的0.5-0.7釐米處開口。切口長約1釐米。

5 禁忌

患有嚴重心臟病、體質過度虛弱者、孕婦,均不可用本法。

6 注意事項

1.挑治或割治前,皮膚及針具都要嚴格消毒,防止感染或乙型肝炎等病的醫源性傳播

2.挑治時,針尖應在原傷口挑出挑入,不可在傷口上下亂刺。

3.取重強刺激手法

4.保持被挑治和割治部位清潔,挑治和割治後3-5天內不要洗澡。

5.批治和割治當天應避免重體力勞動,並少喫刺激性食物。與挑治療法齊名的還有挑疳療法。所謂“疳”,或稱“脾疳”,俗叫“奶癆”。主要表現是腹瀉。挑疳療法專治哺乳期或斷奶後嬰兒消化不良,而致的消瘦瀉泄。挑疳時,先消毒患兒兩手的“四縫”穴,即每手手指的中間正中處,然後消毒淺刺,左右手各4,共8處。針刺後擠出黃色液體,不可出血。刺後3天內暫停洗手,防止針感染。一般隔天1次,4-5次即可治癒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