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針刺療法

針刺方法 醫療技術名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n jīng zhēn cì liáo fǎ

2 英文參考

Nerve acupunctur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念及原理

神經針刺療法亦稱神經刺激法。指用針刺或彈撥等方法刺激與病變部位有密切聯繫的神經,以治療疾病的方法[1]

實踐證明,針剌療效與針感有密切的聯繫,針感又是神經刺激反應,所以針刺神經不但同樣可以治病,而且往往能獲得較好的感應,使治病的療效更爲顯著。因針刺反應的總渠道是神經幹,故在運用時應掌握以幹帶梢,以幹促腦的原則。對於刺激點的選擇,既可根據脊髓神經的節段性分佈,也可根據周圍神經與病變部位的支配關係,還可根據神經系統的間接聯繫。臨牀上有時將鍼灸穴位刺激神經點結合起來,因爲許多穴位就是分佈神經幹通過的部位,也能得到針刺神經時的較強感應(麻電感向一定部位放射)。

4 神經針刺療法的操作

神經針刺療法的具體操作多用彈撥法和針刺法兩種。彈撥法用直徑0.5~1毫米不鏽鋼絲製成彈撥針,快速刺入穴位後,一邊緩慢進針,一邊與神經幹成垂直方向左右划動,當患者出現了強烈的麻電感及肌肉跳動時,表示已刺到神經幹,然後根據病情及患者的耐受程度,連續或間斷進行彈撥刺激5~10次,即可退針。針刺法使用一般毫針,與普通刺法相同,但要求出現較好的針感,如無麻電感則說明未刺到神經幹,可調整針刺深度和方向再刺,當刺到神經干時可用震顫手法強刺激,但不宜作大幅度的提插捻轉,以免造成神經損傷

5 神經針刺療法適應

本療法的適應證很廣,臨牀上最常用的是神經系統疾病和某些內臟疾病。

6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4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