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脫肛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xū tuō gāng

2 英文參考

proctoptosis with qi-asthen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氣虛脫肛爲病證名[1]。小兒肛門脫出,輕者在大便肛門下脫,便後又慢慢收合,甚者因病延日久,肛門滑脫不收,不能自然收縮[1]。多伴有面色青黃,脣色淡白,指頭髮冷等[1]。由瀉痢日久,中氣虛弱,腸薄脂消,使肛門滑脫不收[1]。治以溫中健脾爲主,先服補中益氣湯,以升提下陷之氣;再用真人養髒湯,以溫補固澀[1]。外用溫開水洗淨,再用澀腸散(《醫宗金鑑》:訶子赤石脂龍骨陳茶葉)摻腸頭上,藥棉揉入[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3.

治療氣虛脫肛的穴位

查看更多

氣虛脫肛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