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石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ǎi zǎo shí

2 拼音名

Hái Zǎo Shí

3 別名

小海浮石石花、大花

4 來源

藥材基源:爲珊瑚藻科植物太平洋石枝藻、岡村石葉藻的鈣質化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thothamnium pacificus(Fosl.)Fosl.;Lithophyllum okamurai Fos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在海邊產區採集,用清水漂洗,除去鹽質及泥沙,曬乾

5 形態

1.太平洋石枝藻 藻體紫紅色或暗紅色,皮殼狀,徑4-8cm,厚1-2mm,重度鈣化,表面有許多分枝狀瘤狀突起,高2-6mm,徑2-4mm,基部均已融合在一起。縱切面觀表皮層爲2-3層細胞組成,最外一層爲“覆蓋細胞”,表皮以下爲“圍層”細胞呈亞方形,徑5-7μm,或矩形帶圓角的細胞,徑5-7μm,高10-16μm,常呈層狀排列,佔藻體組織的大部分。下爲“基層”,厚65-90μm以上,矩形細胞長12-24μm,徑5-7μm,由數層平行於固着基質排列而成。在“基層”和“圍層”相鄰藻絲之間的細胞互相融合現象普遍存在。孢子囊生殖窩在皮殼上均有分佈,所呈疣狀突起的內徑爲180-390μm。

2.岡村石葉藻 藻體灰粉紅色,半球形團塊狀,鈣化成石灰質,直徑2-3cm,表面密被乳頭狀突起。

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潮間帶2-3m或更深處的礁石上或牡蠣殼等基質上。

2.生於低潮線附近至潮下帶岩石上。終年生長

資源分佈:1.分佈於遼寧、山東等沿海。

2.分佈於浙江沿海。

7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呈珊瑚樣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黃色。表面較光滑,但可見藻體突枝,呈瘤狀,有的附着基質。體較重,質硬脆,斷面較疏鬆。氣微腥,味微鹹。

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10 附方

義取海中藻體鈣化而成的石狀物。

11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