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全生集》

清 李紀方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白喉寒熱錯雜證治法

寒熱二證既明。復有一種寒熱錯雜證。宜細詳之。初起畏寒微熱。疲倦。咳嗽。迨至數日。熱愈大。夜間尤甚。喉內漸起白點。日見長大。雖通身大熱如火。足趾必冷如冰。或腹痛自利。陰寒足太陰牌也。或心胸吵亂作嘔者。混雜之邪。擾於脾胃欲成霍亂也。或鼻出濁涕。且見血絲者。風熱燻蒸鼻竅也。或齒牙紅腫出血火毒熾於胃腑也。此證之迥乎不同也。察其脈兩寸浮洪而數。陽邪陽脈也。兩尺沉細無神。陰邪陰脈也。此脈之顯然有別也。脈證既殊。治療各異。若專作熱證。而用大苦大寒。必至嘔吐瀉痢。而脾胃敗絕。專作寒證而用麻黃炮姜桂附。則上焦之已傷者再傷。定然吐血衄血。此皆難以救藥也。惟疏風清燥以宣於上。調中利溼以和其中。溫暖散邪以逐於下。乃克有濟。治宜辛夷散蘇子降氣湯藿香正氣散。加減主之。

辛夷散

辛夷(二粒)桔梗(三錢)防風(三錢,去蘆茯苓(三錢)僵蟲(三錢)前胡(一錢五分)法夏(二錢,薑汁炒抖)蟬蛻(九隻,去頭、翅、足)白芷(二錢)川芎(二錢)黃慄芽(八分,草藥店有賣)薄荷(五分)陳茶(五錢)蒼耳(四分)木通(一錢)陳皮(一錢)粉草(一錢)生薑(一片)水煎服。此方辛夷一派。皆驅風開竅以宣發於上。合二陳生薑除痰去溼。以調和脾胃於中。陳茶能清頭面之熱。木通能平心肺之火。以降於下。黃慄芽尤解燥熱瘴氣。無論喉之已痛未痛。但見脈證相似即投此方。未痛者全愈。已痛者減半。如頭面浮腫白芷加白附。胸結痰氣促。去白芷旋復花小便赤澀。加茵陳瞿麥扁蓄鼻孔出血吐血。加絲茅根藕節側柏葉炭。

蘇子降氣湯

當歸(二錢)前胡(二錢)法夏(二錢,薑汁炒)茯苓(三錢)僵蟲(三錢)陳皮(一錢)水竹茹(一錢)厚朴(一錢,薑汁炒)蘇子(一錢)粉草(一錢)蟬蛻(九隻,去頭、翅、足)肉桂(五分,去皮蒸兌)生薑(三片)水煎服。投前方。脈必見下虛上實。再用此方。連進二三服。取歸桂以溫養下元蘇子逆氣化痰。如頸項喉內腫痛未除。肺氣不降。加葶藶子旋復花、栝蔞、杏仁之類。

藿香正氣散

黨蔘(五錢)苡仁(四錢,炒)陳米(一小杯,炒)茯苓(三錢)扁豆(三錢)藿梗(二錢)法夏(二錢,薑汁炒抖)前胡(二錢)蘇子(一錢)陳皮(一錢)厚朴(一錢,薑汁炒)腹毛(一錢)粉草(一錢)生薑(三片)水煎服。投前二方。病勢雖退。必飲食減少。腹中脹滯微痛。或餘熱不退。或大便溏瀉。小便赤短。此脾胃睏乏。餘邪滯澀。斯時再逐其邪。正氣益虛。欲補其正。邪氣未淨。宜此方以和解。既和之後。審察脈證偏盛之處。以調其氣血。使精氣神三者充。自然睏倦起病根除矣。